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生活化研究

2011-12-29张仕碧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标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也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生活化是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是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重要一环,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们主体能动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体会和认识。
  一、优化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生活化就是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想道德课,体现“生活即教学”的理念。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们观察、感受和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加以提炼,让学生通过讲演、辩论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生活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设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例如可以设定一个关于集体消费活动的场景,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道具,让学生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或者教师提出一个班级购物计划,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班级采购的物品进行大讨论,可以以辩论的形式开展等。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尝试采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效果非常好。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我在班级召开了“我与妈妈”的主题交流会,在这个主题交流会上,让每个学生讲述母亲为自己所作出的无私奉献。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为父母做过些什么,今后准备怎么做?”学生们谈得很投入,计划说得也很具体实在。课堂上,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学生们才会感到亲切可学。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感召人,让一个人的精神与情感得到升华,“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创造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各种探讨活动与游戏活动,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自主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教学实效。
  二、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生活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来辅助教学。社会实践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社会实践中应该运用的书本知识,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激发自己发现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运用社会实践辅助教学时,应该注意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注重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可回收垃圾处理”时,教师要求学生调查我们生活的垃圾分类现状,并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通过实际现场的参观学习,让他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三、创设时事教育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很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非常注重对时事大事的运用。在利用时事进行教育的时候,结合辩论会、模拟记者招待会、影片资料展示、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可以从优化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设时事教育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三个方面着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思品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方能从生活的这个源头汲取营养,指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彻底实现新课标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巴中市巴州区镇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