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改下的教与学

2011-12-29徐共好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自主性参与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也就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来衡量,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前提下体会真正的教学并掌握教学内容和新知是关键。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因素,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课改的今天没有套路,观摩课、公开课是学习改善的途径
  在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在教师中仍争论不休,那么对于教师,如何去面对课改后的学生及课堂的教与学呢?我想,通过多参加一些观摩课、公开课来学习教学经验,增加课题的明确性,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互相多交流经验,而不是只学教学套路,因为不同的教师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经历少,教材又不熟悉,当然我也不是贬低这些,我想表达的是在学习的同时应该多去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观察周围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不同教学差异等。
  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从教学因素中映射出知识获取过程的作用性
  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的有效整合等这些教学因素就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师的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的不同因素等对这节课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一节简便计算课,学生在运用所学的运算律来解决时,如何去选择,如何运用最为简便,这就要涉及到问题多样性的优选化问题了。对于学生而言,用简便方法去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的结果,是最能体现价值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解决问题,更要培养和挖掘学生观察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只有把过程掌握得当,我们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达到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打破教学的套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更要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小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画画,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质的飞跃,就应该有量的积累,而这量的积累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综上所述,在课改的要求下,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情形下,在套路繁多的教学形式下,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要求与目的,更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参与教学探究,并能体会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掌握知识结果的同时体会过程的重要性和快乐性。
  (连云港市新浦区解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