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优质情境创设例谈
2011-12-29肖雪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一、引言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所以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适当的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新课改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优质教学情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优质情境创设的常用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有多种,如问题创设法、化学史创设法、故事引入创设法、实验创设法、时事新闻创设法、生活实际创设法、实物图片创设法等。
1.问题情境创设法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问题情境创设法是研究者研究的最多的一种方法。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解释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美国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而问题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问题从情境中来。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问题来驱动整个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时,笔者曾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中一个关于驱鬼捉鬼的视频。视频中播出了驱鬼大师取一盆清水并用“魔法”捉鬼并将鬼杀死在盆中,盆中水顷刻变红。影片播放到此,首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生思考了大师是怎样捉鬼杀鬼的。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钠投到水中,发出嘶嘶响声与刚才影视中现象一样,而驱鬼大师说这是“鬼在挣扎”。当向水中加酚酞后,水立即变红,现象与影视中也是一样。学生在探究中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捉鬼的!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本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整堂课气氛和谐,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钠的相关性质。
2.化学史创设法
化学史上一些实验和案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化学家的感召力和化学史的真实性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达到将知识、能力、情感与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比如在学习“王水”时就创设过这样一个情境:给学生讲述了“玻尔与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了王水的组成和性质等知识。
3.故事引入创设法
故事往往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能将枯燥的化学知识融入故事当中,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是事半功倍的。例如在学习氮的氧化物时,可以下列事例引入情境: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通过讲故事,首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去讨论为什么这里水草茂盛?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探究了“自然固氮”的原理之一。
4.时事新闻创设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社会生活实际中一些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利用化学品来欺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医药、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新闻事件来创设情境,再加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学生如身临其境,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时刻关注这些素材的收集与整理,适时将这些素材以适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如介绍《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关于液氯泄漏事故的有关报道,包括泄漏的液氯呈现黄烟,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以及工作人员用浸有小苏打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等影视资料,以这样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立即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根据教师提示完成Cl2相关性质的实验。学生根据镜头播放的“黄烟”就是Cl2的颜色,使油菜变白,大多数学生能据此推断出这是氯气漂白性的性质。当看到干燥的氯气通到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而通到湿布条褪色时,学生从而得出氯气的漂白性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才具有漂白性的结论。在影片中,施救人员用小苏打水浸湿毛巾捂住口鼻,学生推断可能是碱可以吸收Cl2,从而得知Cl2的尾气处理液应当是碱。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了Cl2的化学性质。通过此则报道,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5.实验创设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在新课改的今天,实验应当走进课堂,化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动手、动脑的绝佳场合。例如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向学生演示了“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烟”实验,很多学生带着惊叹和疑问走进了学习的主题。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明白了为什么“滴水生火”的原因。知道了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并发出大量的热量。
再如,学习原电池原理之后,很多学生知道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讲到原电池立即想到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电池,而没有将思维发散到实验室之外,其实根据原理,可以构成很多其他生活电池,例如:“水果电池”可以在课前多准备几种水果,比如“番茄电池”“苹果电池”“芒果电池”“土豆电池”。通过实验,学生不仅知晓了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溶液,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6.生活实际创设法
在化学课堂中,要善于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例如,一位教师在介绍氧化还原理论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向学生展示了家用的洁厕灵和84消毒液,而后报道某人将两种试剂混合使用时发生了中毒事件,为什么这两种消毒剂不能混合使用,通过实验发现,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后产生了黄绿色的氯气。氯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分析了84消毒液和洁厕灵的成分,实验探究学习了氯气的一种实验室制法。这样,我们就真正做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又用化学知识指导了生活。
以上是笔者多年化学课堂上的几点关于优质情境创设的总结。好的情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 芜湖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