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物理实验观察能力

2011-12-29陆继应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物理实验则是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地观察是学习探索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观察对学生来说,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通过观察,学生首先获得感性知识,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观察,能在别人不以为然、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的训练,观察方法的指导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避免观察的盲目性,明确观察的目的性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品质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的观察只凭兴趣,没有目的;有的观察走马观花,缺乏细心;有的观察范围狭窄,不够全面;有的观察草率从事,缺乏耐心……有的甚至觉得好玩,看热闹,只看到实验的新鲜、仪器的漂亮等。为了克服这类现象,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首先明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的对象和要观察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如奥斯特实验,观察的对象是导线和磁针;观察的内容是导线中电流的方向、磁针的极性和磁针的转动方向。又如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焦耳定律的实验,观察的对象是甲、乙两个瓶子、电流表和钟表;观察的内容有甲、乙两瓶中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及连接方式、电流表的读数、钟表的读数和甲、乙两瓶中插着的玻璃管内煤油柱的高低。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观察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防止观察的杂乱性,注意观察的有序性
  许多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伴随着其中的多个因素,有的具有次序性,有的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既要注意观察的次序性,又能注意观察的同时性。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观察现象的次序是:第一次观察弹簧测力计下端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第二次观察当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第三次观察当被物体溢出的水全部倒入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金属筒内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萘的熔解规律》,要求学生必须同时注意观察时钟的指针、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和萘的状态变化情况。又如,课本中的《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在搞清了电路的连接方法和直导线与磁场的相对位置后,首先应该观察的是磁场的方向,随后要求学生必须同时观察直导线的运动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因为直导线的运动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是同时发生,同时消失的。观察的时候,应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瑞士的物理学家克拉顿比法拉第早观察到这一现象,由于没有注意观察的同时性,因而发现不了电磁感应现象,后人为之遗憾。
  三、避免观察的粗糙性,力求观察的精确性
  每一个实验都有明确的通过观察要达到的目的要求,但是不少学生往往由于观察不全或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清,甚至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推理产生的结论混为一谈。如实验《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只能回答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转动,而常常回答不上线圈转过了多少角度和线圈转动前后与磁场的相对位置关系。针对这类问题的产生,教师应组织学生逐步学会全面观察和观察的准确程度,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客观现象是错综复杂的,观察时要注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找到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使竖直玻璃管中水银面高出槽中水银面。有部分学生可能得出,大气压的大小与水银柱的长度有关,应该进一步观察,当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长度增加,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却保持不变,可见现象的本质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与大气压有关。
  四、减少观察的单调性,讲究观察的综合性
  严格地说,观察不只是局限于人的眼睛,观察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温度、硬度等多方面,它应该靠眼、耳、鼻、舌、皮肤等多种感官完成。所以一个现象同时作用于各种器官,那么这种综合的观察效果就能得到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果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平时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感官的观察训练,肯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观察电流的热效应时,我们的做法是:(1)让一只灯泡通电发光,叫学生看并且用手摸灯泡;(2)让学生看一只电炉通电后电炉丝变红,然后用一根火柴去碰那根电炉丝,“哧”的一声,火柴着了。这样,让学生的眼、耳、皮肤都感到了热现象,印象深刻。另外,要求学生经常进行课外观察,外出旅游、野餐等活动中也不忘布置观察要求。
  总之,在观察时要力争做到眼到、脑到、手到,即眼睛观察,大脑思索,动手操作。这样,观察的效果更佳。平时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这不仅能增加观察的内容,开拓观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有效提高观察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建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