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精彩的语文对话课堂
2011-12-29胡明丽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而阅读教学学生却可以尽情去“自由对话”,从而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指示精神,我认为在如何构建精彩的语文对话课堂问题上,只需把其中所言的三点要素: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细节搞好,语文课堂就必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生本对话,语文课堂在阅读中生成智慧
阅读文本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学生通过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语文教材很精彩,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让其认真读课文,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活与调节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就会对文本产生多元的解读,在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中,也正是阅读教学对话成功的基础。
在讲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我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以朗读、竞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熟读课文,让学生感知文本,质疑文本,进而激发创新能力,生成全新的视界,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仅深刻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而且把敬业与乐业移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使文章产生适合他们自己的现实意义。
二、师生对话,语文课堂在平等中绽放奇葩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师生平等对话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对话,实质上是思想的交流、碰撞,而不存在思想的强硬灌输。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我一直谨记这样一句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我的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教师明确表态,多的是教师真诚倾听;少的是教师的激昂陈词,多的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新教材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认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这个问题就不能回避。我没有把以往教参从该文的题目入手,认为“三味书屋”与“百草园”是对比的,百草园有百味,是“乐园仙境”;而三味书屋沉闷窒息、枯燥乏味,是“最严厉的书塾”,从而把“批判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这一观点强加给学生。我只是简单地把传统观点告诉大家,要学生不要盲从,我让学生深入文本,自主归纳本文主题,大胆地说出他们认为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大胆质疑最后得出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有四五种。从而使学生在讨论和对话中,对文本和主题都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三、生生对话,语文课堂在思维碰撞中擦出亮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生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从而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学味浓浓的开阔局面。因此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间“智慧、灵性的碰撞”。碰撞激发火花,思想火花恰恰是课堂上最为美丽的风景。
在学习《孔乙己》时,有学生质疑:“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为何在一句话中用这一对矛盾的词语?我没有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们的争论十分激烈。这时,他们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相发言,辩论达到了高潮。“一疑激起千层浪”,一个个观点引发了更多个性化观点的表达。一部分学生认为他已经死了,因为当时黑暗的社会处境下他只有死路一条,只不过小说中的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他死的消息,由此更说明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有同学认为他还有生的希望,因为至今没有听到他死的消息,作者用“大约”更增多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而且很多人也不希望他死,因为他很可怜,或许能有绝处逢生的机会,所以作品的矛盾不正是作者思想矛盾的体现吗?学生的回答是多么精彩!此情此景,我不得不赞叹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就像打火石的火花,在频繁的撞击和摩擦中呈现“火树银花不夜天”,使整个课堂变得昂然情趣,使知识变得鲜活生动,使思维变得灵动丰满。
生生思维互动,让我们发现了学生身上蕴藏着的这种巨大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潜能,让我从内心里说:“学生有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放心的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一个支点,让他们尽情地发挥。
“对话教育”唤醒和培植了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流溢着师生生命的律动。它真正将教师和学生从“正襟危坐”的“三味书屋”带到生机盎然的“百草园”,让我们体会享受学习、享受生活的快乐人生。
一路前行,与对话为伴。我相信只要用心体会,积极探索,勤于反思,钟情于三尺讲台,每一个45分钟都能点燃学生的希望,每一节课都能绽放我们不曾约定的精彩!
(作者单位 山东省烟台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