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1-12-29马洁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能听懂并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部分幼儿不会与同伴交流,缺乏主动性,一些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连贯性语言尚处在发展阶段。一年来,我尝试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借助艺术活动和文学作品,使幼儿在实际交往中变得敢说、乐说、会说。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敢说
无论哪个班级,总有个别孩子性格内向,上课不举手,不敢回答问题,更不要说活动中展示自己。《纲要》中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我们要多为孩子创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让幼儿试着说,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使幼儿敢说。
1.善于倾听,恰当引导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说普通话的意识,尤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孩子,但由于各个家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身有差异,有些家长还来自不同城市,因此孩子们交流时语言表达不一定就准确,有时用词不当。有时会话说一半,如“老师,我家有大老虎”,其实是有大老虎的碟片,有时会“雨夹雪”,方言夹着普通话,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教师首先应该学会认真倾听,认可他们的见解,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表达,然后再加以恰当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孩子不怕说错,敢于表达。
2.主动交流,适当鼓励
“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在平时生活中,要多与不爱说话的孩子主动交谈,促使孩子说。如早上入园可以问问:早上好,谁送你来的?区角活动时可以聊聊:你想玩什么游戏,你看的什么书?午睡时可以和他说说悄悄话:你最喜欢爸爸还是妈妈等等。聊的话题一定是孩子容易回答的,同时,老师还要适当地给予鼓励,增强孩子说的信心。著名教育家陈鶴琴说过:“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变得敢说。
3.发现才能,创造机会
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贸然让不爱说话的孩子直接面对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压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因此对他们要慎重,可以通过平时的单独聊天或是游戏中的表现找出其爱好与特长。在征求本人意见后,创设机会,让其在集体或部分小朋友之间进行才艺展示。当孩子获得集体的肯定时,成功感会油然而生,自然也就敢于在生人或集体面前大胆讲话了。
二、提供交往的平台,让孩子乐说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以自然、社会、生活为平台,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使孩子乐说。
1.走进大自然,聆听自然的声音
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观察和认知,激发其表达欲望。因此,教师要让中班的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比如在散步时,我引导幼儿欣赏园中的小草:春天是嫩绿的,夏天是茂密的,秋天是金黄的,冬天是孤寂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自然,孩子们用好听的词句抒发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乐说的同时,能够更深地理解语言的意境,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2.大手牵小手,共享交流的快乐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幼儿同伴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资源之一,孩子与孩子相处会更加容易交流,产生共鸣。在我们开展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中可以看到:大班的孩子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所学本领,中班的孩子不时进行提问;在中班带小班的活动中,中班的孩子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有序而且连贯地向小班的弟弟妹妹介绍拍球的要领和方法。无论是听或是说,孩子们都共享了交流的快乐。
3.亲情的对话,让孩子乐于表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同样是很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而现在有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很少有空与孩子交流,造成一些孩子不愿与人说话或说话少。通过家长园地、亲子活动、博客等途径,我们与家长交流语言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培养中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鼓励工作繁忙的家长每天抽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每天有空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让孩子为自己讲一个故事,让孩子说说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等,另外还提醒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口齿要清楚、声调要平和、速度要适中,多用积极鼓励性语言,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不恐吓孩子,对口吃的孩子要多一分耐心,让孩子慢慢讲话,还要检查清楚孩子口吃是生理原因,还是精神紧张或是思维过快、语言表达跟不上所造成,以便对症处理。当孩子与父母有了更多的亲情对话和来自父母的鼓励、肯定后,他们会变得更加乐说。
三、借助文学作品,让孩子会说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用感情和形象在说话,特别容易打动幼儿的心灵,使幼儿找到模仿的对象,对幼儿的语言学习有特别的意义。因此,借助文学作品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变得会说。
1.在儿歌学习中感受韵律美,提升语感
儿歌具有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节奏明快等特点。中班幼儿口齿比较清楚,但说话的连贯性还有待提高,所以可以选择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吟诵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帮助幼儿纠正发音。经常的吟诵,幼儿不仅受到文学的感染,还启迪了心智,满足了情感需要,语言表达能力和连贯性有了提高,越来越会说。
2.在故事欣赏中大胆讲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的幼儿文学作品很多,但并不都适合中班幼儿学习,中班幼儿的特点是喜欢不厌其烦地听同一个故事,以情境性语言为主。那么可以选择有重复性语言或对话较多的故事,如《金色的房子》,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让孩子产生共鸣,他们不自觉地进入了情境,化身为小羊、小鸟、小狗、小猴,用不同的语气与“小姑娘”对话。
3.在散文学习中感受意境,提高幼儿语言的敏感性
语言所表达的意境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其实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深层功能,如何引导中班幼儿感受散文(或散文诗)的意境,可以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模仿创编。比如在散文诗《云彩和风儿》的学习中,先让孩子观察天上的云朵,再启发幼儿想象云朵像什么?谁让云朵变化了?云朵为什么有趣?有了前面的感知和大胆的想象,孩子们感受了散文所表达的童趣和意境。在仿编时,好听的句子脱口而出,如“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兔宝宝,一蹦一跳真快乐;吹呀吹,云彩变成了花仙子,飞到花中去舞蹈;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金鱼,摇摇尾巴笑眯眯……”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中学到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感受到作品带给自己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变得喜欢观察、会表达了。
幼儿语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用智慧的头脑抓住幼儿心理,为幼儿提供环境、搭建平台,才能真正促进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