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插

2011-12-29肖俊婷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语文课本有许多插图,我们可以巧用插图,给语文教学增添色彩。如何巧用呢?下面谈点我的做法。
  一、导入课题,创设教学特定情境
  如《芦花荡》的导入:请同学们看《白洋淀》这张照片。在辽阔的冀中平原上,有一颗“华北明珠”——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它有130多个大小湖泊,淀泊相连,河道纵横,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这里物产丰富,景色迷人:春季芦苇丛生,满湖青翠;夏季荷花初绽,风光旖旎;秋季芦花纷飞,鱼鸭满淀;冬季湖面冰封,莹润如玉。然而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白洋淀中茂密的芦花荡,成了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好战场。雁翎队、嘎子哥就是这些英雄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将在孙犁的小说《芦花荡》中认识一位将近六十岁的老英雄,他赤手空拳就把十几个鬼子消灭了。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吧。
  这段结合风景照片的导入,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了直观的印象,对老英雄何以能独斗鬼子也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对照文段,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
  《福楼拜家9k/KE+bZhIbiFo1c0BUOkA==的星期天》一文中,莫泊桑描写了高朋满座的一个场景。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以福楼拜为核心,塑造了四个长相各有特色,气质各不相同的文学家。重点突出,印象深刻。为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独到的描写,深入体味文中人物的独特性格,我让学生对照文中对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肖像、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段,将插图中的五个人物对号入座。学生在分辨和争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描写要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难点。
  三、指导观察,链接课外阅读与写作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配的插图,是闻一多先生儿子闻立鹏的油画《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在讲授完课文,学生已经深刻体会到闻一多先生孜孜以求、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和疾恶如仇、甘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我布置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人物,写一段肖像描写,并让学生课外阅读他的《最后一次讲演》,以更深切地感受其人格魅力。
  《梵高传(节选)》的插图是梵高的《割耳后的自画像》,我设置问题:画中的梵高为什么裹着纱布?梵高的画作近年频频拍出天价,可画中的他为什么穿得如此寒酸?他经历了哪些人生的磨难?你从他的画作中能感受到些什么?学生听到这些问题,自然不满足于课文节选的那点内容,而会投入到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里去,甚至还会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利用插图的方法不一而足,教师要“因图制宜”,发挥不同插图的不同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尽可能的多姿多彩。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宁都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