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形式服从内容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11-12-29孙维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形式更好地服务内容,一定要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形式;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这是教学辩证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使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服从于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
数学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化”,更注重的是“新教育理念的推进”。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扬弃,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把学生的学习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起来。比如对于教材的使用,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蓝本”,而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做到教材、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教师、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处理好课堂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确定课堂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求活求趣,而应从每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如在教授“分式通分”这一内容时,就应设计“自学自悟—类比发现—启发讲解—强化训练”的教学程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时,恰当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动手实践(画图度量一感知新知,剪图重组—发现新知)—自主探究(证明结论)—交流评价(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变式运用(巩固新知)—自主小结(积累经验,升华思维),这样设定的教学方式就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亲自探索和发现,就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数学截一个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让学生利用马铃薯做成的立方体自己来切一切,看一看,这样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初中数学形式服从内容很重要,我们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几个关系,唯其如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丁立红.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思考与实践.现代中学数学,2006-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盐山县孟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