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观察为孩子绘画提供创造的基础

2011-12-29王建英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美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进行引导,使孩子学会观察,把表达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有创意,我们一般从这样几个环节入手。
  一、日常观察,丰富视觉表象
  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观察时,不仅要在课前安排,日常也要做个有心的组织者,要学会把握观察的时效和角度。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的时候不仅可以通过眼睛来体验事物的特征,还可以通过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形式来体验和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中善于捕捉信息,感知色彩和事物之间存在的形状区别。我们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前,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事物的特征,有时也可以用一定的文学作品帮助幼儿体验观察事物的特征,如绘画活动前,我们带孩子观察鹅的时候不妨给幼儿朗诵骆宾王的诗《咏鹅》,强化幼儿对鹅的认识和体验,还可以让幼儿借助身体动作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日常生活中,能带孩子观察晴天和风雨天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树木,并让他们进行表述,加以区别。因为通过各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来加深对观察对象的体验是幼儿学习的一大特征。这样就可以将观察力指向与集中到要观察的对象上,从而丰富绘画对象的视觉表象。
  二、绘画前观察,激发兴趣,加强感官认识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眼—脑—手”三个阶段,这就决定了他们表达的作品通常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事物密切相连。所以在幼儿进行绘画活动前,帮助孩子积累绘画素材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人具有好奇心,才能对其观察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坚持长期持久的观察而不感到厌倦,并在观察中发现与众不同的问题。我们在第一次感知绘画主题目标时,我们要让孩子细致、全面地对该事物特征进行观察。如大班进行《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图案设计活动时,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清楚地了解每只羊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又都和其自己身上的不同特征相关,这就要我们细致地观察这些羊,观察他们的特征是如何表现的。我们的孩子带着这样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有效性,也更有利于孩子对所表达的“羊”有明确的标识和区别表达。
  三、观察示范,掌握技巧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活动主要为提高孩子表现的技能与技巧服务,因此教师的示范有时是很必要的。但为了避免因为示范而禁锢孩子的想象和创造的示范,我们应该注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示范,让孩子在示范的过程中观察到应该学会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造型、色彩的运用、构图等。如:小班线条画时,我们只要孩子去观察发现螺旋线、波浪线、和弧线的区别与运行特点即可,而不强调均匀、成型相像,这样孩子的表达就会丰富多样,作品也就更富于创造性。再如,就是让孩子观察教师范画中的构图方法。如果一幅画的布局不行,画面就会失去平衡,给你不舒服的感觉,所以绘画需要注意的要点就是布局以及一些布局技巧。我们要在示范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讨论、观察绘画的构图、布局,从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四、观同伴的作品,体验他人的情感与表达
  对同伴作品的观察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相互评价。孩子的作品最为孩子所读懂,因为他们自己有相同的感知经验和表现方式,而且,孩子的作品表达方式最易为孩子所学习与模仿,所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将孩子作为评价的主体,让孩子去表达和感知他们自己的作品,从而促进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譬如说,某个孩子在进行长颈鹿的绘画活动时,不小心的布局,将长颈鹿画得较小,路边的一棵树画的高大了点,本来老师要给予纠正的,但孩子自己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老师,长颈鹿脖子长,但这棵树更大更高,它还是够不到。”孩子一番小小的诠释,不得不让老师释怀,还使自己得到了表扬。当然,孩子在评价活动中难免会发生评价的指向性的偏离,评价的过程流于形式,所以,老师有时还是需要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指导与评价学生,从而真正促进孩子在评价环节中绘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新区大路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