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3张表扬稿
2011-12-29季耘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周三下午第二节下课,我按惯例早早地来到五(3)班教室等候上课,班上一个叫刘家强的胖胖的小男孩走过来问我:“季老师,如果我期末考试得100分,你奖励我什么?”我说:“好啊,如果你考100分,我一定给你奖励,你想要什么呢?”他想了一想,摇着头说:“老师,奖励我就不要了,您下学期还再教我们吧,好不好?”他连着问了我两遍。望着孩子那双期待的目光,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一时说不出话来,竟然有一种心疼的感觉。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内容虽短却很精彩。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让座,这位老人就会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幸福;在街头,你热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为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
而我,也时常问自己:“我能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吗?”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如何做到让学生喜欢我,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总结了三点:一是让我的学生喜欢我这个人,二是让我的学生喜欢我所教的学科,三是让我的学生在我所教的学科中有成就感。多年来我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2009学年第二学期,我接受了这个班的数学课教学任务,记得开学第一天,我让孩子们做最基本的计算题,出乎我的意料,不合格的占一半,其中全错的有六人,无一人全对。第一周双休日的作业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完成,其他同学虽然完成,但也错误极多。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孩子们不喜欢数学,害怕数学,成绩可想而知。面对现状,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从最基本的计算补起,一边上新课,一边补习旧知,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对数学不再那么排斥,也不再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错误也明显减少,单元测试一次比一次进步,不合格人数也减少了,孩子们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开始喜欢数学了。
可是到了上五年级,由于计算的复杂性,面对小数乘除法,他们又无从着手,一堂计算课上下来,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全对,错一半以上的占班级三分之二,双休日的作业更加没法看,好多同学都是草草完成不管对错。甚至连口算都会全错,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怎么办?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保持一份学习的主动和热情呢?为此,我想了很多方法,也经历了彷徨,经历了犹豫,流了汗水,同时也伴随了几次悄然而落的泪水。
一次单元测试,班上一个叫王喆的女生考了满分,这可是我任教这个班将近一年来的第一个满分,多么珍贵的100分,我抓住这个契机,写下了第一张表扬稿:
“王喆同学单元测试获满分100分,这是季老师担任你们数学教学后看到的第一个满分,希望同学们向她学习。”我把它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抓住孩子们的闪光点基本上每天都会在教室里贴一张表扬稿:
“许伊宁,吴星宇……同学今天上课发言积极,特此表扬。”
“胡崇源,王婷,徐佳雯……同学本次测试90分以上,希望继续努力。”
“今天全班同学表现特别好,老师相信你们明天会更棒。”
“表扬双休日作业特别认真的同学。”
……
班上一个聪明的男孩,由于静不下心来学习,成绩很不稳定,我给他写了这样一段话:“××,你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你聪明机灵,做作业动作特别快,可是你求快不求质量,失去了许多次得高分的机会,多可惜呀!老师希望你静下心来,仔细算,你一定很棒!”果然这个孩子在以后的测试中,数学成绩均优秀。
表扬的作用是神奇的。快近期末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劲头越来越足了,期待得到更多的表扬。周末放假前我贴出这样一张表扬稿:
“同学们:这段时间你们都很认真,很努力,表现在:听课更专心了,双休日作业认真了,书写端正了,错误少了,计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90分以上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老师看到了你们的付出和努力。
我们要向表扬次数最多的王喆,陈永豪,许伊宁……同学学习,还要向近来进步特别明显的余尔娴,王楚楚,……同学学习。
季老师赠语:‘把握住今天,胜过两个明天。’相信你们一定会越来越喜欢数学。”
渐渐地孩子们几乎每天期待着我的表扬稿,而我的表扬稿确实起到了神奇的作用:书写端正了,计算正确率提高了,听课也更专心了,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孩子们真的喜欢数学了,每天不停地数着表扬稿上的名字。“老师,我已经有10个表扬了”“老师,我的名字在表扬栏里是最多的”……喜悦的神情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慢慢的,孩子们赞美的声音,敬佩的表情,我看见了,家长喜悦的心情,放心的眼神,我感觉到了。
现在每当我听到孩子对我说:
“老师,我从你的课中学会了自信,我比以前更喜欢数学了!”
“老师,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90几分了,我会更加用功的……”
听到这些,感受着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愉快,我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但又特别甜蜜的幸福。一个学期过去了,数数墙上的整整43张表扬稿,我开始快乐,我心开始无悔。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作者单位 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