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良好纪律形成之我见
2011-12-29陈永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摘 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而小学科学课堂易乱常乱,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笔者试图从第一次上课、用材料来调控纪律、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评价语言的使用、座位的调整等方面来阐述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纪律。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课堂纪律
从课堂纪律来看,当前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材料引起的纪律问题。比如学生用实验材料做一些与本课内容、本实验活动无关的事,跟同伴互相争抢,学生不带材料等;(2)由环境引起的纪律问题。比如教师不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上科学课,则是到室外去上,到室外却是一团乱等;(3)由教师方面引起的纪律问题。教师必要的约束少了,缺乏对学生进行严谨科学实验规范的教育;(4)由学生交流汇报引起的纪律问题。比如不愿倾听他人的发言和意见,汇报时无秩序等等。
我们说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而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小学科学理念的实施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高度重视第一次上课,用好课来吸引学生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课堂纪律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课堂教学过程而逐步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讲,头几次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学生在即将开始学习科学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去了解三年级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基础等相关情况。比如在开学初,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等,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三年级小学生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时,教师要让他们明白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明白科学大致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在今后的课堂里将会学到些什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学?学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对小组合作成员的组建,组内的分工等事项也需要交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科学这一学科的热爱和兴趣,为以后的良好科学课堂纪律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实验材料来调控科学课堂纪律
小学科学课之所以让教师感觉不好上,那样的乱,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材料的提供和使用。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时,常常会因为材料本身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过多的无关注意从而影响了课堂纪律。所以,当教师在选用材料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些材料,要做到“心中有谱”。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材料对课堂学习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呢?
1.教师所选择的材料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发掘材料的特性,寻求最简洁、最明了的材料来帮助学生解释科学的现象,以求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中食盐、沙、面粉不同次序地出现,他们的结构非常明显,食盐溶解、沙不溶解、面粉学生一时无法判断,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不溶解、认知上有了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触动更大,以后他们就不会轻易下结论。有结构的材料,学生会被材料本身的特性吸引住,专注于研究材料的结果,因而就能避免同主题无关活动的出现。
2.材料的发放要有次序
教学中学生实验材料的呈现,对一节课中的学生纪律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对哪种材料什么时候发,是一开始就呈现所有的材料,还是一件一件发,发的时间在什么时候,迟发材料同早发材料的关系和什么时候回收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事先精心设计,早早预设,来不得半点马虎。例如:《点亮小灯泡》一课,是把电池、导线、小电珠一起发还是一件件的发,很有讲究。如果一起发那么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动手连接上,课堂就容易乱。
3.实验材料的数量一定要控制
材料是人手一份、两人一份还是小组一份?不同的材料不同对待,一般情况下,简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动手的材料人手一份,如果需要协助才能完成实验的可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一份。像《指南针》这课中观察磁铁水平移动时,每个小组一份材料,有利于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而到课后部分指南针的使用时,人手一个指南针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
三、注重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评价语言的使用
在我们小学科学课堂上有很多的活动、实验,这是很考验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而活动、实验中又会用到各种新奇的、易碎的器材,就会增大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如学生把器材摔破,学生小组活动没有组织好闹不和,学生因为过度的兴奋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等等。这些事件当中有的可能是学生无意的,有的可能就是有意的。原因不同,处理起来自然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了。但课堂上发生这些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然会造成更多麻烦。
在调控课堂纪律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多采用积极性的语言。比如:一个小组活动后没有收拾好器材,可以这样说:“如果把器材整理好那就更出色了!”而不是这样说:“怎么器材这么乱!”课堂上尽可能多用一些类似“你是一位非常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你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好!”“你的思维很独特,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等激励语。总之,教师科学、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和真诚、客观、平和的评价用语能够有效的让科学课堂的“乱”变得更加美丽!反之,良好的课堂纪律就难以形成。
不过,我们只有正视课堂教学中的“纪律问题”,抓住关键问题,实施有效的方法策略,才能确保我们的小学生实施有效的科学探究,进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提升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师应该想的,也是必须去做的!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2]杨宁赞.科学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
(作者单位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