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有关课后作业的一点思考

2011-12-29白秉宇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心声。但是在现阶段,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课后作业。笔者认为,为了适当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并且让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作为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要精心策划,所留作业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也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本文就围绕这一目的,浅谈一下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物理来源于社会,很多的物理情境其实就是一些劳动场面。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很少参加劳动。这种情况,对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亲身体验这种过程,对他们深刻掌握物理知识,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教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
  对于学生的困惑,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碰到这种场景。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货物和传送带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在这里面我觉得主要的难点有以下两点:1传送带和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事实上,这二者都在运动,但彼此保持相对静止。2货物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对于这两点,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来给学生展现情境,帮助理解。最后也能使学生掌握并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但是通过这种渠道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显得很单薄,不是很丰满。特别是当学生在实际过程碰到这类问题时,往往觉得课堂学的知识犹如“纸上谈兵”,也就是仅仅能够应付考试而已,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假如老师在讲解静摩擦力前,先给学生留这样一道动手观察题:自己设计一个斜坡,在斜坡底端放一张纸,在它上面放一个小物体,拉动物体,使物体随着这张纸,从斜面的低端拉到顶端。并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物体运动的动力从何处来?2这个动力是哪个物体给它施加的?3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搞清楚这几个问题,那对于课堂上系统学习静摩擦力将有很大的帮助。若是学生搞不清楚这几个问题,但是毕竟他自己亲身体验这个过程了,肯定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要知道要有理性的认识,首先应该有感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会对他的理性认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前面中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给学生留课后作业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个物理模型的理解,学生碰到的困难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能是从来没有见过此种模型,也可能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够,还有可能是数学推导能力不过关。所以作为一名有心的物理老师,一定要清楚学生的症结所在,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一定非要布置课本或课外练习册上面的习题,有时适当布置一些动手和观察方面的课后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