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区与数学活动在环境创设上的融合
2011-12-29刘秋敏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摘 要: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往往依赖于感性经验,而这种感性经验是在环境和材料的作用下积累起来的。如果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区环境相互融合,将会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区;数学活动;融合
幼儿正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发展,这一时期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应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融数学知识于环境中,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那么怎样创设融合性的数学区环境呢?创设中又应该注意什么呢?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融合性数学区环境的创设
1.知识渗透下的融合
区域活动是通过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的活动,如果将集体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数学区的环境相互渗透和融合,让幼儿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准备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内部需要、发展速度、学习节奏,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进而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将会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吸引、刺激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们在创设数学区环境时,力求围绕数学活动的目标,巧妙渗入数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不断地向幼儿提供有关数学的信息,激发幼儿探索和操作的兴趣。如,在开展“图形组合”数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图形乐园的区域环境,并有意识地在每块几何图形上添加了数字,引导幼儿按照图形上数字的顺序进行拼图,在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数的概念,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可见,集体教学中数学知识与数学区的环境相互渗透和融合,将会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不再枯燥无味。
2.活动预测下的融合
作为一线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也许大家都有这么个困惑:如何设计适合本班大多数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目标及内容呢?本活动要通过什么手段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即让每个孩子都能吃得饱呢?而融合性数学区环境就是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预测活动目标及内容的平台。如在“感知6以内的数”的数学活动中,为了摸清幼儿对数量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让教师更好地设计活动计划。我与幼儿共同在数学区创设了果蔬列车环境,并有意识地在果蔬身上添加了数字,引导幼儿按照果蔬身上圆点数量进行匹配。通过这次的观察和指导,我意识到大部分幼儿能点数5以内的数,但多数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较差,个别幼儿还不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有的点数后不会说出总数。可见幼儿的能力悬殊比较大。意识到这一点后,在接下来的开展集体教学“感知7以内的数”时,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所以,融合性的区域环境可以让教师更多地在自然状态下获得对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的真实、充分而有效的信息,从而反思、调整数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让教师真正做个有心人。
3.主题背景下的融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如在开展数学主题活动“有趣的数字”时,为了丰富环境创设的内容,我们在数学区创设了“数字乐园”。为幼儿提供了装饰数字圆盘的步骤图、各种数字卡片、废旧纸盘等。丰富的材料投放,满足了不同爱好、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促使许多幼儿都乐意参与。随着幼儿作品的不断完成,该角落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当幼儿看着自己的作品时,他们的成功感、愉悦感、自信心油然而升,更激励着他们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可见,主题背景下融合性数学区环境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已经融入了环境之中,真正体会到了环境带来的快乐。
二、融合性数学区环境创设的注意点
1.要具有情境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情境是再现幼儿生活的真实情境。如在学习二等分时,我们将月饼放置到了数学区中,这些又香又甜、形状各异的月饼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办法将月饼分着吃,自然融入月饼二等分任务的情境。只有创设将任务要求和幼儿的操作需要真正融合在一起的情境,才有助于幼儿体验和感知材料,获取相关数学经验。
2.要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在开设融合性数学区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分析和预估材料蕴含的认知要求以及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合理地把握材料的适宜度。如果缺乏了这样的分析,必然会导致环境创设的无效或低效。
3.要体现材料的低结构化
教师在创设融合性的数学区环境时,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具有游戏性的环境,以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如提供积木、月饼盒、竹棒等低结构化的材料,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建“高楼”,对大小、形状、对称、空间位置等数学知识就能融入其中。
数学区与数学活动在环境创设上的融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环境和选择材料,活动中要帮助幼儿整理、提升与拓展原有零散的经验。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活动智慧,要求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活动中的点滴信息,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融合性的环境和材料做一系列的变更,或生成,或充实,或替换,或增删,或拓展,或提炼,并创造性地实施。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