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011-12-29陈媛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摘 要: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学生修改文章,养成“自改”文章的能力,既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兴趣;方法;分步训练;养成习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古人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这些都说明了作文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会写文章,还要训练学生会改文章,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的作文老师修改,免不了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师代替学生去想,使文章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心声。作文批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己评价文章、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自改”作文的动机
作文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他们一提起作文便不知从何下笔,一筹莫展;也分不清什么是精彩之作,什么是劣质文章。要使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找一些描述优美且符合儿童心理的文章让学生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然后再告诉他们像这样一篇优秀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千修万改才成的,以此让学生体会修改的重要性。再用一些鼓励的话激起他们对作文批改的兴趣。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开设“病文医院”,分设“观察室”“语句室”“错别字室”等;还可开设“优秀文章欣赏园”,分设“优美语句宫”“开头精美殿”“结尾精巧园”……学生喜欢千变万化的生活,运用符合儿童生活的一系列修改文章的方法来激发兴趣。修改后可引导学生对“原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感受修改后的效果。学生产生了兴趣,掌握了方法,便能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教法的实施才能产生预期效应。
二、掌握方法是“自改”作文的基础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方法的掌握,教师可有计划的把以读为主,思、议、品为辅的“改文”三步法教给学生。
第一步:学生默读作文,修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想想自己是否表达的清楚,段落是否分明,内容是否具体。
第二步:学生轻声读作文,斟酌遣词造句是否贴切。通过读来查找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及使用不当的词语。
第三步:朗读作文,从内容到语言做全面检查。看文字是否简练,有没有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
三、分步训练是“自改”作文的途径
小学生从获得知识到形成能力,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按照“扶—半扶半放—放”三步走的方法,为学生的知能训练提供有利的条件,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扶:即教师作为主导修改作文,体现出方法的指导。
教师范改。因为学生年龄小,无修改作文的经验。教师可以先从班级作文中挑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中朗读,然后按照修改作文的三步法在全班逐项修改,边修改边加以说明,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修改文章的整个过程。
2.半扶半放:即学生按照老师提示的方法进行作文的修改。
集中修改。教师可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发到组中,小组长起主导作用,带领同学一起细细地阅读作文。读后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成败得失,教师在此阶段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点拨不明之处,使学生早日掌握“自改”作文的方法。
3.放:即教师完全放手不管,让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修改的工作。
四人互改。因现在班级中人数较多,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可以按四人一组互改作文。人人都参与批改,可以在批改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掌握修改文章的细节之处。
自改作文。学生可根据作文的要求对自己所编写的提纲进行认真的斟酌,然后打出草稿,运用教师教的修改文章的方法及自己掌握的经验进行修改。这也是小学生“自改”作文的最后一个阶段。
四、养成习惯是“自改”作文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所谓能力是不会一会儿就从无到有的,只有历练成为习惯,才算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是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打完草稿之后,让学生按照作文修改的三步法逐步进行。另外,在学生改过之后,再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着手修改。这样自改过后,老师再把具有共性的问题在班级中加以总结,最后学生再进行修改。这样,每次作文都如此反复的改,学生便可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自改”作文成为自然时,也正是“自改”能力形成之时。
所以,学生修改文章,养成“自改”作文的能力,既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方面;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
作者简介:
陈媛,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现任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业务副校长。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