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的高效

2011-12-29冯林

新课程·上旬 2011年5期

  语文教学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往往会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在学校的优质课评比上,我深有感触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离开多媒体、离开课件该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啊。眼花缭乱的课件尚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何况是平日里仍是粉笔走天下的课堂,又怎么能要现在的孩子们感兴趣呢?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困难;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习作让学生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怎样才能让语文的课堂高效率呢?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要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即使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要考虑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使课堂高效。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课后要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教学时,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使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对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所以要及时充电、补充,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开创教学的新天地,使课堂效率真正提高。
  希望每一次的耕耘都有甜美的收获,希望每一次的付出都可以为语文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三河市行仁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