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语言能

2011-12-29江海波

新课程·上旬 2011年6期

  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
  的教学”。一方面,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上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而且,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的载体恰恰也是数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数学的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在实践教学中常发现,数学语言欠缺对数学课堂教学造成很大障碍。首先,学生对某些词汇的意义理解模糊,对某种表述方式陌生,会阻塞教与学信息的通道。如课中教师口头上说着负数,而在板书却写出“b<0”的形式,有的学生觉得莫名其妙;教师讲“甲、乙二人同向行驶时,或二人相向行
  驶……”而学生却无法明确“同向”与“相向”的意义,这样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无法正常进行。其次,语言的欠缺,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时听不懂,说不出,做不出的经历多了,就会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淡化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影响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培养数学语言能力呢?
  一、强化语言互译教学,促进知识有效构建
  数学语言有三种形式,叙述性语言、符号性语言和图形语言。它们在思维表达中各具优缺点,相互补充,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叙述性语言通俗、生动但繁冗;符号语言简练、可操作性强但抽象;图形语言直观、明了但欠全面。要掌握好数学语言,就必须同时熟练掌握这三种语言,根据需要交互使用。因此提高数学三种语言的互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叙述性语言是学生的自然语言,它密切联系着学生的身边事物,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理解。它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解释系统。随着用字母表示数的引进,几何教学的开始,函数图象知识的强化,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以它的优越性,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就出现了三种语言的并行,相互印证,交互使用的现象。如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几何推理论证的表达方式、统计中数据特征的描述形式、数学建模的三种表现方法,无不是这三种语言形式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互译教学的契机,促成语言质的飞跃
  初中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是有阶段性的。初中数学教学有三个重要的转折点,即代数知识的引进(符号语言的强化)、几何课程的开设和函数知识的初步学习(图形语言强化)。这也是数学语言教学的三个重要切入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三个契机,以求学生语言能力质的飞跃,最终达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用语准确、书写规范的层面。
  1.利用“寻找数量关系”游戏进行符号语言与叙述性语言的互译教学
  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1)将叙述性语言译成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字化”,例如方程是把叙述性语言改用数学符号表达,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2)将符号语言译为叙述性语言,也就是用叙述性语言复述的概念、公式、法则或解释概念、公式、法则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符号语言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才便于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多进行列方程、归纳公式、法则等练习,另一方面多进行些编应用题、口头叙述公式法则的涵义等练习。由于初中学生深受小学算术思维定势影响,在进行数学思维时很难摆脱题目设置的数据背景、时间等因素的束缚。而用字母符号代替数字却要求忽略这些背景因素,只抽象出数量关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不妨有意识地多进行寻找些忽略背景的数量关系游戏。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图形语言与其他形式语言的互译教学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图形的形状、位置特点,联想相关的数量关系,或者依据相关的数量关系来判断图形的形状、位置特点。这就是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在教学中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强化图形语言与其他形式语言的互译。训练时教师可将这三条语言制成三张卡片展示在黑板上,任取一张,请学生找出其他对应的两张卡片。如此反复练习,学生就能较快掌握这条定理的三种形式语言互译,为今后类似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感觉到在描述各种数学知识过程中,三种形式语言的作用不尽相同,各有所长。同一个数学思维过程用叙述性语言表达则生动,用符号语言表达则简练,用图形语言表达则直观形象,但有些问题用叙述性语言表达就过于繁冗,用符号语言表达又嫌抽象,而图形语言表达又欠全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