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动\\悟\\说——有效课堂四重奏
2011-12-29蔡秋洪
新课程·上旬 2011年6期
摘 要: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有理有据,实践操作有始有终,自我体验有滋有味,言语表述有条有理。
关键词:数学;有效课堂;四重奏
一堂有效的数学课,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思考,省不掉学生的实践互动,少不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免不了学生的精彩见解。
一、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有理有据”
在我们数学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有理,就是有道理。有据,就是有依据。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如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推理》一课,立足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不是很大,旨在让学生亲历对生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有理有序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出示问题:学校设置了航模、电脑和足球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报名参加了其中的一项。他们可能在哪个兴趣小组?学生猜测后交流。
生:无法知道。
师:为什么?
生:有各种可能,没有什么根据,我们无法确定他们分别是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
师:对,想问题要有依据。请看下面的线索。
出示:“淘气喜欢航模,小明不是电脑组的,笑笑不喜欢足球。”
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较为轻松地推出了结论。教师及时引导:无论哪种方法都是要抓住直接给出的条件作为依据进行有序的思考,慢慢的推理,得出结论。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应该这样有根据有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孩子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推理有据的思维习惯,让数学课堂充盈思维的味道,涨满思维的气息,充满理性的精神。
二、动——要让学生的实践操作“有始有终”
数学知识不仅是学生听出来的,而且是做出来的。动手操作更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的有效手段,但如果动手操作只是让学生匆匆走过场、赶形式,就不是有效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就应该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先猜想,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做起了实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正当我想来个常见的“温馨提示”:“同学们要抓紧时间了”“时间关系,同学们先停下来,我们听听先完成的小组的发现”时,“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不知哪组的孩子快得出结论,忍不住冒出了这一句,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其他小组也带着见证“奇迹”的欲望更积极地继续做起了实验。可不是!同学们动起手来有模有样,俨然都是一个小小的数学魔术师。这样的课堂我又何以忍心让“奇迹”还没有出现就虎头蛇尾地草草收场,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安排,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他们通过认真操作实验都明白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同学们“见证”了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都欢呼雀跃。教学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学得开心,知识的建构也是水到渠成。
放手让学生有始有终的充分地去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归纳、整理等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操作的态度。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愉悦和谐,学生得到的也是深刻的有效的。
三、悟——要让学生的自我体验“有滋有味”
小学生的天性是爱玩,爱探索他们所未知的生活中的奥秘。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学习到知识。如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执教的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活动课,学生在玩中做,做中玩,从中得到成功的感悟体验。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刚学过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边玩棋子边学习。
①请学生拿3颗棋子,在数位表中摆出不同的数,摆一个写一个。学生摆完后,师列举了三种答案,引导学生从无序的摆到交流摆法到比较从而进行有序思考。
②请学生摆5颗棋子,要求同桌检查是否正确,并说说检查的方法。
③要摆6颗棋子,但想简单一点,不用摆,直接写数(6、15、24、34、42、51)怎么
检查?
④猜一猜,7颗、8颗、9颗分别可以摆几个数?为什么呢?
让学生自己悟出某种规律,比单纯告诉他们结果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新知识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中有滋有味地感悟到成功的、喜悦的体验。
四、说——要让学生的语言表述“有条有理”
数学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载体。逻辑思维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说”,充分地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有条不紊地完整地讲题意、讲思路、说总结、说验证、说发现等,学生的思维就能乘着数学语言的翅膀腾飞。
首先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条理清楚,表意明确,让学生在老师精练、清晰的课堂表达中享受到数学语言的美感,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教师也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中,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建立在牢固的直观形象的表象基础上。尤其是计算教学,要让学生有条理地、规范完整地说,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比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12÷4时,在进行复习铺垫后,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就要把3个百和1个十合起来是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要写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的3和个位的2合起来是32,除以4得8,所以商是78。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效课堂上学生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体验、去感受,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有根据、有始终、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表述问题,让学生想好之后做出来,做完之后悟出来,悟得之后说出来,经过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积淀而串联起自身的知识链条,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穿针引线、搭桥铺路。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3]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