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2011-12-29白亮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6期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认为这句话对语文教学尤其有启发。语文课根据其学科的特点,不如其他学科那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分析课文,课堂气氛很容易流于沉闷,久之,学生对语文便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中不但要注意避免这种沉闷的现象,而且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情绪,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不仅都爱学,而且都能学好。下面要谈的就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激活语文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展开想象,因文生画
  丰富的想象力是思维活跃的财富,是创造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有效理解知识、发展智力,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我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文字记载、描述的内容画出来。比如在讲说明文《松鼠》时,我就让学生用简笔画把松鼠的窝画出来,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真地看了书,而且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弄清了松鼠搭窝的环境选择、材料选择和窝口特点,很快就掌握了松鼠乖巧的性格特点,根本不需要老师讲。这种绘画法还非常适合古代诗词的教学,学生在读读画画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到了古诗词“诗中有画”的意境。就这样通过动笔一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领悟和记忆,不是一举多得吗?
  二、巧用故事,提高趣味
  每讲一节新课,我都喜欢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给学生听,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到新课上来,让学生带着新鲜感,以愉快的心情走进教材。如:在讲蒲松龄的文言文《狼》之前,我先让学生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狼外婆》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来讨论和归纳狼的本性,很自然地把他们引入了教材,接着在阅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讲《狼》的故事,学生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好到极点。
  三、小小辩论,发人深思
  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不妨让学生来争一争、议一议,更好地解决问题。如:讲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有的同学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的则认为菲力普夫妇才是,我就让他们各自摆事实、讲道理,辩驳一番,通过一番争论,他们都认识到了能表现中心的人物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且记忆尤深。
  四、媒体介入,引人入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不zPtIQANLsK5EVJNsLDlxRQ==断更新,现代教育呼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文课不能再只靠粉笔和黑板了。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更接近信息化和现代化。这样既加大了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贴近社会生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能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时代的发展。
  1.加大容量,丰富课堂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已做了大量的准备,把需要板书的内容(如:图示导读、思维训练等)、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对比阅读和课堂小测题、迁移训练等内容都制作成幻灯片,每讲到一个内容就立刻出示相关的幻灯片,这就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自然就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此外,多媒体课堂具备视听设备,为加大课堂容量创造了条件。
  2.视听结合,更加生动
  有了视听设备辅助教学,语文课可以越上越活。我们能够把与课文相关的、形象生动的材料,都拿到课堂上给学生欣赏、品评,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和了解课文涉及的内容。如:教授散文《海滨仲夏夜》时,我找到了海边日落、沙滩、启明星、月照浪涛等影片,让学生欣赏、感受海滨夏夜的美景。然后再让学生和着抒情的钢琴曲《星空》来朗读课文,一堂散文欣赏课上得有滋有味,学生仿佛亲临海滨,沐浴着凉爽的海风,欣赏着迷人的夜景,流连忘返。这样的学习感受,哪个学生不愿来领悟,来享受呢?
  总之,在不同的文章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只要我们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用爱去滋润学生,以情去感染学生,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用疑来调动学生,用不同的活动来锻炼学生,就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梅花学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