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进行非正式数学活动的初探

2011-12-29杨燕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6期

  幼儿园数学活动主要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活动。“非正式”活动,指幼儿受到内在需要驱动,在相应的环境与自然状态下,学习数学活动,将数学教育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区角活动中,在游戏与操作及其他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学具、玩具,创设学习环境,能够让儿童自由、自愿、主动的接受数学活动教学。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目标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一、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中班的幼儿正是处在对数学的敏感期,他们对数字、数量、空间感等充满好奇,因而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敏感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与活动,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我们在对儿童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进行统一融合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让儿童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从学习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知识与经验。在数学教学上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时候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有兴趣的游戏,有效地使儿童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教学学习中。我们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有个人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集体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有“好玩的牌”,(1)教师帮幼儿准备牌,正面写上6~10任意一个数,背面画有图案,其个数小于正面的数字。(2)厚纸剪成的扑克图案若干,玩法为:轮流抽牌;轮流取与自己牌上相同的图案,每次只可取一个图案;摆对者可收进牌,并再取一张牌,直至桌上的牌取完为止;最后谁手中的牌最多为胜者。
  二、创设良好的“非正式”数学活动的环境,提高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我们必须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创设自由、积极、主动的环境。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
  我们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数学区,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利用各个环节开展数学活动,同时将其他学科领域有意识的与数学活动相结合,并渗透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有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主动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材料本身有暗示性,在激发儿童操作兴趣与主动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在“非正式”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大量使用教学材料,材料分两类,一类是我们与儿童共同收集的内含数学功能的玩具与日常生活用品,另一类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在使用学具和玩具时,考虑学具要有趣味性、美观性,同时考虑如何通过学具和玩具调动幼儿思维积极性,如:瓶宝宝找帽子、扣纽扣、雪人排队、毛毛虫等材料,都是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制作的。
  在投放材料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和适量,做到三个结合: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多功能性相结合;滚动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序列性要求材料的内容必须由浅到深,方法由简到繁,操作的时间由短到长,层次性就是围绕同一教育内容,投放多种层次的材料,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材料既可适应幼儿学习中的一般特征,又可顾及个别特征,使幼儿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
  四、教师正确指导,能够使儿童的学习具有主动性
  在非正式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儿童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儿童的活动进行观察。年龄越小他们对学具与玩具会反复摆弄,但是不一定能很快去感知隐藏着的数学知识,中班幼儿也是这样,他们也需要时间经过反复多次摆弄才能从中积累经验,才会体验到其中内含的数学知识。在非正式数学教学中教师用“最少干预、最多观察、最大耐心”指导儿童活动,在了解儿童学习过程基础上进行点拨,促进概念形成,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将非正式数学活动作为儿童学习数学的形式,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开发与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能否将适宜的情景和环境作为促进幼儿数学概念建构的重要来源。幼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他们的探索与尝试,都是在自由、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的。非正式数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幼儿在累积直接经验基础上发展思维的能力,同时将集体学习改变为个人学习,从而促进儿童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并使其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位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