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1-12-29吴海军
新课程·上旬 2011年6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然而有些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同时,因自身素质不同各种层次的学生在课上与教师合作机会也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我认为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所以应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教学的突出位置,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等等。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二、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到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涵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三、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F5Gwr/KLTqSStss+wMIrqhX1sD3iS/xnAO4Tjqk/lDU=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的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
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的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牛乡南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