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011-12-29龚昌兵
新课程·上旬 2011年6期
“现在的学生,任性、娇惯、懒惰、不守规矩、听不进老师的批评……总之,书是越来越难教了。”这是课改前几乎所有老师的同感。
在感慨之余,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曾经又做了些什么呢?想当初我们面对学生不尽如人意的成绩时,总一味责怪他们贪玩不爱思考,责怪他们把本属于自己的学习看成是老师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负担。但我们又是否想过赐给过他品尝学习快乐的机会呢?是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过知识呢?也许我们老师的回答并不是那么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几乎从来没有过孩子不愿学习的情况,他愿意学习,只是他不会,他还没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没有能力迫使自己工作。”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方法,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
快乐。
苏翁曾坦诚相告:教学素养最主要的表现,应当是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能给每个孩子以必要的关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没有忘记他,并能分担他的伤心、委屈和痛苦。这学期我校推行课改后,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多了:谈
话、家访、主题班会等等,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没有了,关系亲近了,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了。通过课改,老师们少了对差生的抱怨、体罚、挖苦、讽刺,取而代之的是激励、鼓舞,老师们总是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总是先把机会让给基础较差或中等的同学,这样一来,许多原来沉默的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多次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荣誉感。的确,面对差生,我们应给他们的心灵送上一片温暖,帮他们扬起自信的远航风帆。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阳光雨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世界因我更美好”的信念。
苏翁曾说“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理论都将化为灰烬,化为死气沉沉的木乃伊。”的确,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个的教育对象,乖巧听话的盲从者,他们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既然生命赋予他们自尊和五彩的心灵,那么我们得用温言软语去沟通,用温和的眼光去欣赏,用润滑的双手去呵护,用细腻的柔情去抚慰。因为,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学生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开了人与人心灵间的沟通,教学就成了陈腐的一潭死水。
正因为课改中老师和同学之间加强了心灵的沟通,都能互换角色进行思考,使得我们的教与学,不再是一种枯燥的程序,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时迸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不断感受成功的喜
悦。也正因如此,学生中原有的厌学情绪没有了,师生对抗的事情没有了,整个校园呈现的是一派和谐上进朝气勃勃的喜人景象。
有人说:“你面对高山喊‘我爱你’,对面的回音也是‘我爱你’,面对高山喊‘我喜欢你’,对面的回音也是‘我喜欢你’,但你对高山喊‘我恨你’,对面的回音绝不是‘我爱你’。”事实说明我们只有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感情赢得感情,才不会有奉献爱心的枯竭和燃烧激情的泯灭。
(作者单位 湖南省涟源市伏口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