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改之道 忧“新”种种

2011-12-29辛春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6期

  周六上午,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创始人杨文普校长在会展中心做了一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从会场的安静程度和掌声的热烈程度可以判定:报告的真诚情感和政治思想及身为校长的责任感深深地触动了在座的每一位有良知、有思想的中国教师!
  很少关心政治的秋竹第一次清楚地听说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兴衰与国家兴亡之间如此密切的联系,因此,禁不住在听讲记录上写下了“教育兴衰,师师有责”和这篇文章的题目。
  忧心忡忡来自忧“新”种种!近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热点问题,各个层面的教育名人们不断改变,不断生“新”,而创新的动机全都是为了教育的兴衰而为吗?不一定全是。同时,不断生成的“新教法”“新理念”有多少被师者达成共识,形成一枝独秀,因而引得百花齐放呢?一些教师、校长的名利意识重于教育的良知,为急于出“成果”而“创新”,为“创新”而创新的事实屡见不鲜,而坐在课堂里的孩子们,或被教师疲于“创新”而冷落,或被“创新”的教学方法当成了“试验品”,难得有老师或校长真正为了教育而教研,甚至苦心钻研生成了较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又有谁去关注,谁去在乎呢?杨文普校长的“文人相重”何时能真正地体现在我们的教师群体中来?
  你要创新,我要创新,他也要创新。时时有“新”,年年“新”,新的就一定是优质的吗?我觉得不一定完全都是。
  创新是有条件的。有人说教育革新重在教材,有人说教育革新重在教法,可有一点:那就是人为本!教师的素质,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教师的心胸亟待革新!什么时候每一位教师对别人有价值的新成果能以欣赏的心理去理解运用,那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时候。教育领域里,不一定全都是专家,但只要少数专家(真正有条件成为专家)的成功经验被多数甘为儒子牛的师者认真运用就很好了!
  目标教学、情境教育、合作学习、愉快教学以及近来生成的“三疑三探”,其中有太多相同的成分,取众之所长,灵活运用,根据师之所长、生之现状、地之所优、时之特点,就地取“柴”、因才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因地施教,就一定能让教育做得越来越实、越来越精、越来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师要珍惜现有的成功经验,把真心给学生,把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去,把更多创新的机会留给充满幻想的孩子们。因为所有的“新”,如果是在灵活运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成的,那才是有说服力、有生命力、有推广价值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