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区的创造者
2011-12-29戚婷婷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摘 要:每个幼儿都存在创造的需求,都存在着极大的创造能力。而要培养、开启幼儿的创造潜能,老师所需做的便是提供给他们一个适合其身心发展的创造环境。美术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最好载体,而美术活动区是相对集体教学而言,更为宽松、自由的美术活动形式,是能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幼儿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形式。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区;创造
美术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最好载体,而美术活动区是相对集体教学而言,更为宽松、自由的美术活动形式,是能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幼儿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形式。因为,在美术活动区中,强调的是发现,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得知识、技能。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和题材,自由选取绘画工具、材料,在时间上没有严格限制,可以一次或几次完成。让幼儿在想想、画画、做做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幼儿可以尽情地发挥其内在的创造能力。因此,美术活动区是一个能充分让幼儿发挥、表现的创造环境。
一、美术活动区环境的规划与创设
美术活动区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自由、安宁且丰富的气氛,让幼儿进入该活动区后,自然而然地会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想象世界。尤其在面对种类繁多的美术素材与工具时,一定必须仔细规划与摆放,不但要适应孩子的需要,而且能使幼儿在经历无数次的体验中不断创造变化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规划美术活动区中要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1.美术活动区设置的地点应靠近盥洗室,以便清洗。
2.提供宽广的操作桌面。
3.利用多格柜子,将工具与种类素材分门别类的存放,并要标志清楚,让幼儿无论在取拿或归放物品时,皆能一目了然。
4.提供各种纸张,用多层架子存放,让幼儿随时都可接触各种纸质,刺激其创造欲望。
5.提供展示架,展示墙面或柜面,让幼儿随时陈列完成的作品,使之能随时表现自我,并相互欣赏成果,分享经验。
6.切忌陈列、摆放“示范品”或“半成品”。任何有形、无形让孩子照着做的指示,都会扼制幼儿的创造能力。
7.美术活动区四周的墙面,可装饰以幼儿的生活或给予人丰富想象空间的名作,以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
8.随时视幼儿兴趣、能力发展或主题教育之转移,添加或更换材料或工具。
9.提供幼儿能使用的清洁用品,如抹布、小扫帚、簸箕、垃圾筒等,培养幼儿随时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空间的习惯。
二、美术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与设置
由于幼儿特别乐于摆弄物品,因此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究。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认识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美术活动本身是利用材料组合创新的过程,材料选择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表达的有效性。
1.活动区的材料提供是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源泉的。教师通过观察、询问、讨论,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幼儿乐于使用材料、工具和相互作用的艺术环境,使幼儿的要求和兴趣不断调整。
2.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为使幼儿在美术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创造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目标的需求,设置环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教师的支持和引导非常关键。(1)将材料的搜集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幼儿先共同讨论、决定区域的内容,让幼儿设想所需的材料,然后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或求得他人的帮助来获取材料。将材料的搜集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如卡片制作的区域内容,幼儿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各类材料。孩子的自主收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制作欲望,满足了创造、想象、表现的需要。(2)具有广泛的操作空间,使幼儿有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条件。材料的摆放要注意可视性、可触性和便利性,使幼儿能够随意取用和选择。如,采用透明盒或无盖篮来存放物品。材料的量要注意适时性、适当性和适宜性。如,小班幼儿注意分散,材料投放要少而精;大班幼儿更提倡创造性,废旧物品的数量可相对多些等。(3)注意材料间的纵横联系,重组和创新。材料的提供,既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发展能力。如废旧材料与绘画相结合;艺术作品与语言表达、游戏材料的相互结合等。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创造性地运用材料,促进幼儿原有水平的提高。
三、美术活动区创作的选择与发挥
美术活动区,不是集体教学的美术活动,没有统一主题,每个孩子可以自己选择材料自己选择创作的题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大胆。研究表明:鼓励选择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是从内部诱发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自主选择的活动是最容易诱发创造性的。
1.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美术活动区鼓励幼儿自己选择主题,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大胆、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表达出来,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区的主人,从而开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学习是创造的源泉,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学习和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这些都像一幅幅画,会永远地保留在幼儿的记忆里,幼儿的创造就可以从这源泉中不断吸取。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
3.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区内容,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美术活动区材料的多样化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不但为幼儿打开接触多元文化的窗口,更为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萌发审美和创造能力创设了条件。除了让幼儿以水彩或蜡笔在纸上涂鸦作画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以下各种方式,如:喷画、吹画、滴画、弹珠画、沙画、线画、版画、拼贴、折纸。
四、美术活动区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美术活动区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要以促进幼儿创作发展为根本前提,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引导幼儿用美术来表现自己的创造。
1.大胆创新,开拓思路。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创新的内涵,使幼儿有的放矢地创新。教师可以从幼儿绘画作品中观察角度的不同,色彩的独特性,形状的差异性等方面,把“创新”具体化、明确化。如在评价“房屋”的作品中,对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幼儿知道变动房屋的外形就是创新,并在画其他物品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孩子大胆表现,积极创造。
2.角色互换,相互理解。幼儿对图像的理解都与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感受相联系。教师在理解画意时,要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在您下定论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解释。如“我和弟弟、妹妹手牵手”活动,有一个幼儿在他的画面上将自己和弟弟一起置身于一大块“花布”上,后经幼儿解释,才知道那是一片画有木纹的地板。这就需要教师从幼儿的角度来理解作品。
3.克服困难,把握成功。孩子也像成人一般渴望成功,但在绘画时,有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常常因一笔画错或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半途而废。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教幼儿一些修改的方法。教师应使幼儿懂得完成作品应该是完整的,不能半途而废,应鼓起勇气,设法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并加强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创造或创新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并非艺术家或天资优异者的专利。创造能力乃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独特见解、看法或表现。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各项活动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地启发、引导。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