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改变策略
2011-12-29留秀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摘 要:数学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可是在现实结合的过程中却能发现三种不良的现象:为多媒体教学而进行多媒体教学,用课件代替学生的思维与操作,片面追求花哨的技术含量。根据多年教学的跟踪研究,提出了三种改变策略: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准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中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误区;改变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多媒体教学一般说来可分为静态呈现、动态演示和互动探究三个层次。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试验中的课堂教学,我发现由于教师理念准备不足或被动进入,导致教学行为浮躁,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偏差现象时有发生。
一、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1.为多媒体教学而进行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校班级中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我们教师对多媒体运用的一个通病是:数学课上,多媒体演示不过是代替了教师的板书罢了,反而让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有的老师明知道用课件并无利于质量的提高,却还有意无意地把它作为一种门面来装饰,特别是公开课上,不用课件几乎是差课的体现,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生硬的理解和运用,使科学技术阻碍了教学发展。
2.用课件替代学生的思维与操作
根据我们的跟踪研究发现,目前我们数学教师运用的课件,无非是侧重于教会学生知识,把教材内容中抽象的转化为形象的,理性的转化为感性的,主要呈现那些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的东西。
课堂教学是指问题教学、活动教学,就是围绕一个个问题展开的师生思维活动的教学。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总会削弱数学问题的“思维”价值。
3.片面追求花哨的技术含量
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毫无疑问,但许多教师希望课件“好玩”一点,“花”一点,“档次”高一点,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或评优评先活动中。我们绝不否定“技术含量”,更不是说课件不追求外观精美,但有些舍本求末、事倍功半的“低效率”的课件坚决反对:既然能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何必煞费苦心地制作三维动画?能多给孩子们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何必用课件来限制他们的思维?能多给孩子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何必要去摆弄计算机来代替他们的实践?
二、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方法
1.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准备
多媒体教学拓宽了我们的数学教学思路,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片生机,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现代教学是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的,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先生说过:电化教育=现代教学思想方法×现代教学媒体。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无论哪方为零,结果都为零。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真正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从增强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上,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效率。
2.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
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特别是小学生,兴趣是其成功学习的最主要的良方。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境中,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从而不知不觉地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用多媒体设计了一段动画片: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三只小动物分别从起点一起用手滚动三种不同形状的自行车车轮进行比赛。结果滚动圆形车轮的小狗轻松地第一个到达终点,滚动椭圆形车轮的小猪和滚动方形车轮的小兔还在艰难地推着……然后我出示问题:为什么圆的车轮又快又平稳?换成方的或者椭圆形的就不行呢?这样,一方面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出了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中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尔说:“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感,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可靠的依据,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亦可为学生提供可探索性的、能从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以此来激活课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案,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可以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在学生一系列动手实践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转化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使学生亲历图形转化的过程,使数学知识更直观具体。学生便很好地理解了圆的计算公式,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这一知识。
然而在我的教学研究中,我的很多同行会过早地演示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这无疑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多媒体不但不起作用,还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积极探索,所以我总是在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合作后才利用多媒体。而且就在学生以为学习就此结束时,我再让学生想: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疑问?圆可不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陷入思维的漩涡,他们的思维在激烈的碰撞中得到迸发,自然想到可不可以转化成梯形或三角形来计算。在学生举棋不定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来验证学生的猜想。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更拓宽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思维在“逼近”中发展。
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受到数学老师的青睐,而我们更应该对它保持高度的清醒认识。多媒体的使用贵在适时、适度,教学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中心。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相互配合、相互弥补,这样才能让多媒体的使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陈志银.多媒体教学的误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海燕,廖建平.多媒体教学呼唤“数字化教师”[M].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
[3]张剑石.当前数学存在的几个问题[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贵岙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