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

2011-12-29刘记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传统观念对学生的评价只不过是通过纸笔测验,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业好坏甚至包括其他方面的唯一尺度和标准,况且所谓的标准答案规定太死,学生不能有任何异想天开的余地,否则只会落一个大红叉,这样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着教师的手脚。新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有这样一句话:低估儿童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因此,老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自我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以下是《寒假活动》评价一览表:
  亲爱的同学们:
  这种评价模式一改以往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使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做到自我反省,而家长也必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起到督促作用,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老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单一的纸笔操作,除此之外,还应有激励性评语。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从2001年至今,我们对实验学生的学业评价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包括平时成绩等。如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就分为两块,书面测试(约占85%)+开放性试题(约占15%),开放性试题是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书面测试题的同时连同开放性试题一同交回来。考试形式有开卷、闭卷等。我县以村中学作为国家中考试点,他们对初三学生的学业评价分为三部分:中考成绩(75%);物理与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体育测试(15%);平时成绩(10%)。他们将这三项成绩按百分比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加起来算作学生的总成绩。
  三、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地、适当地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比如孩子们在学《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适时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如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有突出表现,可给予探索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突出表现,可给予创新章;在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有突出表现,可给予博士章。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单纯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发展中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山西省曲沃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