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健康兴趣之我见

2011-12-29张灵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一、设计游戏,乐在学中,一举三得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乐”所产生的追求,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也是获得新知识,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上课好动爱玩等天性,在课内外教学中我经常设计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的效率。如讲序数时多数学生左右不分,我就叫几位同学到讲台前排成一行,让在座的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结果一眼就看出谁是左数第四个,谁是右数第六个,等等。中期数学试卷上有一题考查的是位置左右的相对性,一幅方格图形出现几排学生座位,每格内不是用姓名而是用阿拉伯数字显示的,这样学生就被表面形式蒙蔽了,结果七八人都考了99分,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采用了游戏纠正此问题。我叫了十二名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其他学生站着并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让他们观察,结果全班都明白了人物所处的方向相反,其左右要以其人物自身为标准,与判断者的左右也刚好相反。
  二、“数学画”化难为易,激发好奇心
  一年级学生对于较抽象性习题的理解难以下手,我便叫他们用“数学画”解决这类型习题使其化难为易,一目了然。这里提到的“数学画”是指利用简单的符号、图形等帮助解决抽象性的数学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给出鸡和兔共有5个头14条腿,问鸡和兔各有几只?我只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图形表示鸡、兔的头和腿,结果学生很快就“画”出了答案。此外当学生作业练习都完成时,我便穿插一些很贴近生活的“实践应用题”,这既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要把一根木棍截成九段需要截几次?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的切入口,即画出一条直线表示木棍再画条短竖线表示截痕,学生一看就知道两段需要截一次,三段截两次,那么截九段的方法不也一样吗?学生动手一画答案就出来了!还有同学激动地高喊:“张老师,我发现规律了。”我充满希望地鼓励他慢慢说,“是9-1”。可见一位年仅七岁的同学便把所截段数与次数的关系都能找准!可真了不起啊!同理我又给他们讲了植树问题中的“间距与棵树”,插队问题中的插数与原数,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还激发了其善于动脑、善于挑战、善于发现的能力。
  三、变静为动,玩中学,玩中思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极为有限,对一些习题的要求不理解导致做不对。如上序数时同步习题中有好多队列对型题目考查学生辨别区分左数第几与右数第几,多数学生的判断都不够准确。于是我让同学们即兴表演,叫六七位同学排成一列队形与大家面对面,我示范指令(左数第二个拍拍手,右数第四个跳一跳),接着我把指令教给学生以他们为主体,我巡视指导。这样做不仅使原本静止不动的习题变得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遇到找规律填数的习题时,如“1、2、4、7、()、16、22、()。”我鼓励同学们只要动手就会有答案。即用铅笔给每两个相邻数下边画上弧线,一眼就可看出由第一个数怎样变化到第二个数,以此类推发现每两个相邻数之间多1多2多3……每天下午的第一节都是数学自习课,随着天气的炎热,学生的精神转状态也大不如之前了,对此每节课前我便精心设计一些较吸引学生的活动,如《幸福拍手之歌》以及关于“前后左右转方向”的一些活动,试用后效果非常好,学生个个心明眼亮,表现积极活跃。
  (作者单位 陕西省志丹县市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