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研读课文需要注意的几个关注点

2011-12-29肖前辉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一、明确教学“增长点”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明确教学的“增长点”呢?在第十册《白杨》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要求“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应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而在学习第五册《爬天都峰》时就明确指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读完全文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再想一想”。通过对这两次阅读点的分析比较,我们清楚地知道,“联系上下文多读多想”这一要求是循序渐进地安排的。“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新目标,就是《白杨》一课阅读教学的“增长点”。
  二、选准开课“切入点”
  1.题眼切入法
  如《草船借箭》,揭题后引导学生抓住题眼“借”字提问: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结果怎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文本展开深层次的探究性阅读,寻求问题的答案。
  2.情境切入法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情感性很强,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十里长街送别总理那催人泪下的场面,再配上教师深情的画外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情悟文,以文激情,情理交融”。
  3.重点切入法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能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如《长城》,可抓住“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这个中心句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的研读。
  三、挖掘教材“空白点”
  这是指善于挖掘、捕捉教材内容和表达上的空白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例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一笔带过,进行略写,形成了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力,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
  四、寻找读写“结合点”
  这是指在研究教材时,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并进行有效设计。
  1.改写式
  如将《游园不值》《望庐山瀑布》等写景类的古诗改写成以学生为第一人称的游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入境入情。
  2.补写式
  如《小珊迪》一课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补写小珊迪被马车轧断腿后回到家的情景。
  3.续写式
  如《凡卡》一课,同学们对凡卡的信投入邮筒后的故事颇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应因势利导,要求学生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为题,大胆展开想象进行作文。
  4.感想式
  关键是要抓住文中最打动学生的地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感而发”。
  五、探求课外“延伸点”
  1.表演延伸
  如学了《会摇尾巴的狼》《守株待兔》后,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导、自演,创造性地进行课本剧表演。
  2.实践延伸
  如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组织学生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加深体验,升华情感。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郭家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