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与语文教育
2011-12-29胡天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利用语言的视觉形式创造了书法艺术,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书法艺术所显示的特殊的时空性质,暗示了书法艺术形式构成无比重要的意义;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
中国书法不仅以黑白为表现手段,且它们是“东方艺术美学的核心”(陈振濂),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熊秉明),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功的诀窍何在?成功的诀窍即在于书法的美学构成。在中国书法史中,美的阐述无疑成了书法美学构成的新起点。
书法艺术的生存形态是空间的,但它的表现形态中却更多地渗入了时间推移的特性并留下了明确的痕迹。书法艺术特殊的空间—时间性质(抽象空间的连续分割),暗示了书法艺术形式构成无比重要的意义,它是作品所有的精神内涵的载体。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是我们得以进入书法艺术深层文化内涵的“桥梁”。人们常用“积淀”这个词概括历史文化内涵进入书法艺术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无数个体选择中的共同成分——集体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的结果,渗透和承纳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精神等。因此可以说,书法无疑是东方艺术乃至东方文化的象征。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与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连体关系。汉字的初创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但它的取材与方法却孕育了审美意识的萌芽。汉字的创造是在古人仰观俯察、博采众美的结果,体现了先祖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观照,汉字之美来自自然,同自然之妙处,得自然之真谛。所以说,汉字与书法是一对孪生兄弟。
甲骨文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其中已蕴涵了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小纂是秦统一六国后确定的标准文字,经李斯等人整理简化,其笔画停匀,刚健遒劲,结构平衡,上密下疏,沉着舒展,既体现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精整和威严的总体风貌,又反映了前儒所宣扬的克制理性的仁和庸之道的审美心态。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发展史的一大关捩,它完全改变了纂书线条的整齐划一,隶书的波运笔中所含的“S”形运动意味明显加强,使人们心里久久积蕴的情感运动节律得以痛快淋漓地展示出来,渗透了书家的意兴,有了更为丰富鲜明的生命意态的内涵之美。三国时,隶书向楷书演化,两晋、十六国时,草书、楷书都有发展,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璀璨的明星,后人以“晋人尚韵”作为对晋代艺术审美风貌的概括,这与当时的玄学思潮紧密相关。“东人尚意”,苏轼是开启“尚意”书风的杰出人物。“明清尚态”,明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市民意识的觉醒,导致了明代文化艺术以反映市明生活为主流的创作审美倾向,因此在形式美感上似乎更趋于自由通俗,接近现实,表达人情,真正增加了文化艺术美学的社会容量,从而也显示了艺术反映生活的积极效应,清代的文化艺术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代的传统。
纵观书法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从“近取诺身,远取诺物”到生命意识的表达,从朴素的“周关”意识到民族宇宙观的深化,从业实用需要到创造审美功能的自觉强化……我们看到,书写之美,在无意识的呈现到有意识的追求过程中,显示出书法艺术构成的多因性、系统性,折射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之光。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期待书法文化在现代社会里能进一步提升人的精神,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志丹县市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