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率案例探究
2011-12-29柳晓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摘 要:《乘法分配律》是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摒弃传统的重结论记忆、算法模仿,注重在让学生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关键词:猜想;探究;规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涉及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的混合,理论算术中称之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二、案例描述
(一)观察猜想,切入探究点
课件:小丽去买衣服,售货员告诉她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小丽买了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应付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
方法一:先算买夹克衫和裤子用多少元
65×5+45×5
=325+225
=550(元)
方法二: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65+45)×5
=110×5
=550(元)
教师引导: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互相转化,用一个等式表示。(65+45)×5=65×5+45×5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猜想:指导学生结合所观察算式的特点。
1.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算式的数学意义及运算顺序,并比较两个算式。
2.让学生体会两式的关系:(65+45)×5和65×5+45×5中“5”的特殊性,并进行描述。
(三)探索练习,让新知在运用中内化
举例验证:根据算式特征,练习课后1~5题。
讨论交流:
1.学生举例是否符合要求:两数和与一个数相乘;两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2.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两数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3.有什么发现?
总结:两数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之积的和。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
课中小结:使用乘法分配率目的是为了凑整,简化计算。通过对实例的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切实理解乘法分配率的算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拓展延伸,让能力在训练中发展
师:很高兴你们能从中发现规律。但这个规律普遍存在吗?如果一个因数对于两个加数能进行分配,那么对于三个加数能进行分配吗?完成(a+b+c)×d形式。
教师进一步推广:
1.一个因数对于两数差的推广:(a-b)×c。
2.一个因数对于三个数连减的推广:(a-b-c)×d。
3.一个因数对于加减混合的推广:(a+b-c)×d。
4.辨析:能否一个因数对于乘法或者除法进行分配?让学生尝试运算。
明确:一个因数只能对加减法进行推广。
(五)自我反馈,让全课在总结中回味
从课题和课本知识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和常规教学模式,既加强了课本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又引导学生拓展了思维,全面认识和掌握了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推广、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
三、案例分析
叶澜教授提出:教学成功的前提之一是“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鲜活的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凸显知识的活性。由此想到了三个问题:
(一)将“死”的教材变“活”
要摒弃“照本宣科”的方法,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建立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激发探究欲望,不断生成与解决问题
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在探究发现过程中,不能采用简单的问答方式,只展示知识规律,而应适时指导学生:从算式中发现规律,举例验证,并抛出问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激活辩证思维,拓宽思维空间
以前教学模式是学生死记规律,辩证思维没有激活,思维空间没有打开。本案例中教师潜心挖掘教材内涵,深刻体会新课程标准理念,摒弃旧教学观念,接受辩证教学观,使得学生思维变“活”,更有创造性。
本案例有成功之处,也有缺陷,比如课堂上学生沉浸在规律探究中,对新规律的实践应用少。课堂上没有完成必要的对比、深化、加深练习。教师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超越、创新,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2000.
[2]潘小明.乘法分配律案例.黑龙江教育,2004(3).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