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师道”
2011-12-29王素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时,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你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古人是如此阐释师道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当然古人的这种师道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教育的互动性,这一点在如今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是不足取的。如果我们正确调整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就一定能通过授业而达到传道、解惑的目的,从而赋予“传道授业解惑”以新形势下新的含义。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正确演绎“师道”呢?
一、传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
古人的这种“道”指的是“儒家的思想”,是师道的核心,是通过授业这种手段而达到的目的之一。高中地理课堂中该传授怎样的道理呢?通过课堂上具体国情、国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各种地图、景观图、多媒体技术及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感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美,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激情与善意的人文情怀;通过关注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如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大气与水污染、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地和谐观等;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相互理解与宽容的做人道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辩证的科学态度……总之,地理教学内容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学生既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这样的“道”确实是当前课程改革中要解决的核心。
二、授业——激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
传统的教学,以教定学,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殆尽。然而,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又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就曾说过:“知识不能像往瓶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的头脑里去。相反,是学生在寻求知识和探索动机的驱使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得到来的。”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工作者需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的学习潜能,摒弃自我中心论,明白“教育过程是自我寻找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杨福家语)担当起学生研究过程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这样的“授业”才是鲜活的、有灵性的。
1.巧妙授课,激发兴趣,培养内在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创新思维的“启发剂”和“助推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如恰到好处地讲述一些趣味地理故事、奇特的风俗逸事,穿插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谚语等,让学生学来有趣;重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觉得学来有益;多设计一些体验、参与类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通过问题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宽容、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润滑剂。
2.转变教学行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传统的教学行为,是以讲授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不适应当今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所以最佳的教学行为应是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学生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巧思、深思,从而会学,活学。
课堂上巧妙运用对话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互助,对话产生交流,交流产生合作,从而师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通过组织游戏、实验教学等,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
三、解惑——获取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当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经过自主的体会、思考、探究之后,定会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地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初步达到了“解惑”的目的,获得成功的喜悦,当然,由此而来的将会是学生对地理知识更高的探究欲望,以及自然生成的更高质量的问题。所以说,好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取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己也在教学中提高了个人素养。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