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数学知识贯穿于生活实际中
2011-12-29王卓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如果教师将抽象的概念、定理直接传授给学生,仅靠学生死记硬背,应用起来就会束手无策;特别是一系列公式和定理,让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假如老师在讲解知识之前,多动脑筋,反复斟酌,尽量把这些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之中,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承受能力、灵活应用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一、设置情境,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之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当然生活更离不开数学。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不断地创设真实情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
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内容是函数的起点,对整章知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在讲完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假如从前面数第4排为x轴,从北面数第4列为y轴,则x轴与y轴的交点就是王倩同学;王倩同学前边的为正数,后面的为负数,那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位置,你在第几排第几列,如何用坐标的形式来表示呢?我先让坐标轴上的几个同学到前面来画出自己的坐标,又找平面内任意位置的几个同学,他们都找得很正确。接着,我又随便说出任意一点坐标A(-3,2)让同学们找出这个位置是谁,在第几象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王小菲,在第二象限。”这节课,同学们兴致很高,都希望点到自己,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把数学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的目的。
二、用生动活泼的通俗语言使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旧的数学方法过于死板,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缺少生活气息,无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因而,用生动的语言,使课堂呈现丰富多彩,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内容。
比如,在讲到正数、负数时,我用生活中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故事:在数学王国里,最不受重视的就是“0”了,大多数成员都认为它没有什么作用。那天“1”质问“0”:“人们经常用‘0’表示没有,你根本就不存在,可以没有你!”0说:“今天的温度是指的0,你能说今天没有温度吗?如‘10000’的‘0’可以不要,可就剩你了,你看还能随便去掉吗?是表示不存在吗?”“1”又反驳说:“在数轴上,我们几个都在你右边,相反数都在左边,而你有相反数吗?”“0”说:“在数轴上,所有的数都以我为界线,大哥哥大姐姐都在我右边,为正数;你们的相反数,在我左边,为负数。我是唯一的中性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的相反数就是我自己,如果没有了我,哪还有你们正、负数!”众数字哑口无言……同学们听了故事,微笑点头,对正、负数和“0”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如:化简a,我把根号比喻成小屋,把“a”移到根号外和移到根号里分别说成“a走出小屋”和“a走进小屋”。通过生动的讲解,同学们对“小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因而使课堂更具有生活气息。
三、结合当今形势,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教师也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时,我出了一道题:四边形ABCD,AB∥CD,加上一个适当条件,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不是唯一答案),同学们各抒己见,直接、间接说出多个答案,这样,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写出一个一次函数,图象经过(-1,2),且y随x增大而减小,虽然只是一个填空,但考查的知识不少,我鼓励同学看谁写出的最多,有的先说出2个,后来5个,以至最后得出的答案有无数个,这样一题多解的开放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充分体现了数学这一学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总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数学教师应该在新的形势下树立新的数学基本理念,那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必须联系实际教学,把数学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中,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这是我们必须更新的观念,也是教育的根本。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