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灵魂

2011-12-29冯慧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如下。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而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作什么?该作什么?
  2.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通过类比、实验、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问题,或者引入探索猜想。
  二、“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单元、综合复习、习题课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可采用这种模式:即呈现问题—引导回忆—课堂辩论—归纳总结—灵活应用。此模式以教学内容为媒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今年,观摩了我校的一堂“整式的加减中的同类项”数学实验课,授课老师就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模式,他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在上课时先拿出几小袋硬币,要同学们数一下各有多少钱,结果出现: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加数:5角,1.5元,2元……(三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地拿出来……(两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报出共8.3元)老师设问,哪一位同学数得最快,并且不容易弄错?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学生3既快又准,因为采用了分类计数”。至此,教师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三、“辨析—应用型”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可采用这种方式:问题实例—分组研究—探索分析—归纳结论。但需注意,实例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举个例子,如新教材(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由电脑显示服装店海报,教师提出问题:
  ①你知道打6折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标价,售价的概念)(售价=标价×打折率)。②这家服装店老板将衣服打6折售出,果真是“跳楼价”吗?其中到底有何玄机?③假如老板将一件衣服的成本价提高80%后标价,又以6折出售,若出售价为216元,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设成本价为x元,列方程:(1+80%)×60%x=216,得x=200,结论是赚了16元,进而导出利润、利润率的概念]。④如果将上例中“若出售价为216元”改为“结果仍获利16元”,你能求出这件衣服的成本价吗?你还有其他的改编方案吗?⑤假如你是一名老板,你将如何提高你的投资利润?假如你是一名顾客,你又最关心什么?在当今促销热中,面对抽奖、打折、大削价,你有何感想?⑥请你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用数学语言构建生活中打折销售的有关实际问题,与同伴交流。⑦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交流探究。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