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2011-12-29王淑红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3期

  “问题情境”顾名思义,它由问题和情境两个部分组成。“问题”,即数学问题。这里说的数学问题是指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在当前状态下还难以理解的或没有完全确定的解答方法以及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情境”,指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或氛围。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甚至是群体的学习气氛等学习环境。
  一、从新旧知识的差异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当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时,可以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为新知埋下伏笔,使学生在“复习”中,学习新知,激起认知冲突。当新旧知识有层次的区别时,在抓住已知和未知间的内存联系后,我们可以对旧知适度延伸,使学生的已知与延伸后的旧知间出现脱节,从而引出问题情境,在应用新旧知识差异性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闭嘴”,把提出挑战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建构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二、从身边生活实例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抽象的数学源于生活,来自具体,在生活中产生了数学,而最终又应用于生活。要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在教学中应从新知识的契合点和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创设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形成积极状态,产生急于提出问题的强烈心理趋势,并趁势提出数学问题。
  三、从研究者角度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的模拟研究活动体现为探究的兴趣与过程,保持和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利用科学研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并进行数学学习,要设法把发现提出问题的角色让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同时要注意不拘泥于前人经验,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四、从旧知的综合应用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在学生解题时,会不自觉地联想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都是可以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据此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条件或结论一样),或“神似”(方法或解题思路一样),形似题称之为一题多变,而神似题则称之为多题一解。利用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联想、逆向思维的能力与习惯,以及善于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五、从操作活动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理解,进行操作演示,可以从中引发矛盾,促进思维。而学生对自己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印象是最深刻的,记得最牢。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而动手操作是产生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应注意在操作中激趣、趣中生疑。老师在设疑时,不但要注意“疑”设在新知识的重点处,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总之,为了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创设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活跃,务实高效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其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