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习中展开讨论的“六要素”
2011-12-29何琴凤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自动”基础上的“自动”,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因此小组讨论学习是个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交往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讨论交流空间,把探索性学习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交流合作的过程。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呢?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到六要。
一、讨论要有明确的主题
讨论的主题是否明确,关系着讨论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讨论主题应反映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考虑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的联系,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知识水平。主题不能过于抽象,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远,摸不着边际;但也不能过于具体,引不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主题应当有助于学生增长和加深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二、讨论要有充裕的时间
给讨论以充裕的时间,是达到讨论预期目的的前提。因为学生的探索过程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有时思考方向正确,顺利前进;有时思考方向不当,曲折迂回。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我紧扣“转败为胜”一词,提问:田忌怎么能够转败为胜?为什么能转败为胜?问题提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大胆猜测,或实验验证,或看书质疑,而后再组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讨论有时间,发言有机会,避免了讨论形式化。
三、讨论要有民主的气氛
要使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就必须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讨论氛围。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教师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民主学习的权利,当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提得不在点子上、关键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时候,不可简单地指责、嘲笑,应给予积极鼓励,表扬他们勤思敢言的精神,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四、讨论要有合作的精神
现代社会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个人钻研外,还需要集体的合作与协调。人们在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进行广泛的各方合作。在讨论学习中,要提倡合作的精神,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多向自由的讨论: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评价、互相启发、共同合作,形成“共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优、中、差的学生按比例“一二一”或“二二二”进行合理搭配,组成合作的学习小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互相交流,并及时反馈,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并在教师启发指导下解决问题。使同学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
五、讨论要有质疑的勇气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从师、从众现象越来越让人们发现其后患无穷,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学生不敢质疑,主要有两种心理,一种是自卑,一种是紧张。要给学生质疑的勇气,首先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严禁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就要受到表扬;谁提出的问题让老师都难以回答,那说明这个问题有深度,更要表扬……通过这样的鼓励,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增强质疑的勇气。
六、讨论要有激励的评价
对于讨论学习的情况,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自由发表意见,汇报不同的探索结果或解决方案,说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并作出自我评价。此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但不要急于表态,不作过早地点拨,而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不同意见者进行辩论,鼓励学生间或小组间竞争,大胆质疑,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矫正错误,自主探索正确的结论,并认真分析、正误归因。当然在讨论评价中,教师应珍视学生在讨论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充分肯定讨论的成果,激发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成功感,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评价、学会创新。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