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的道德价值问题

2011-12-29李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摘 要:当代中国教育道德价值缺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人们的道德水平却在不断地下降。“我爸是李刚”、大学生“药家鑫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聚焦社会现实,这种青少年学生偷盗、抢劫、杀人等现象竟然屡见不鲜。面对这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作为教师,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恐怕不仅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肩负着教会学生道德价值的选择和文化理解的使命。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道德价值选择?教师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面对当今社会这个西方意识形态不断入侵,复杂多元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给学校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教育价值;课堂教学;课堂价值;道德价值;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是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一种具体化,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道德价值博弈的过程。只有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时,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道德价值性。对于正值青春年少,无知烂漫、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包括孩子的个性、家庭、社会的原因,对于正值求学年龄的学生,他们主要的生活是学校生活。在学校环境中,育人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教学并非只有事实和行为,而是一项价值负载的活动。
  一、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的知识、能力、德性
  教育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发展是因为它对人具有重要价值。但教育价值的体现,只能通过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德性来实现。教育满足了人的需要既促进了人的发展、提升了人的价值,也实现和提升了教育自身的价值。人所有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教育需要的本质是个人对知识、能力和德行的需要,社会对合格公民和专业人才的需要。人的所有需要的满足都需要一定知识、能力和德行,也都需要教育。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人,教育的基本和直接目的是形成知识、能力和德性。而道德既有由人的不变本性决定的永恒性,也有由民族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形成的时代性文化特点决定的文化性和时代性。不同文化背景的道德和德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方式就多层面或多元的,但对仁慈博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高等层面善的追求应该是一元的或者是一致的。相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的道德和德育对最高层面善的追求应该是一元的,但具体目标、内容和方式则应该是多元的。
  二、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做人胜于知识,过程重于结果
  对于正值求学期的孩子,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又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育形式。随着新课改观念的步步深入人心,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与以前单纯的授受式课堂,逐步的演变成了今天的这个主体间指导性学习,师生双主体在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形成、表现、发挥着各自的主体性。课堂中所进行的活动,也远远不止传授知识那么简单。社会上的各种困惑,对学校的教学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试图寻找一个因果关系的存在,以一个清晰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视角去解决课堂中的道德价值问题都是无疾而终。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物欲开始纵横发展,如何调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的整个生活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导致学校里的教学活动也存在着许多道德价值冲突和道德价值混乱的困境,需要我们用合理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来处理这个问题。然而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问题时,缺乏主动应对,甚至没有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使学生的道德价值思维处于混乱冲突,迷失自我。
  三、德育教育教师人人有责
  德育问题,并不是只有德育课上才讨论的道德价值问题,其实,道德价值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萦绕,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学校里的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道德价值问题。道德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影响人生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真善美教给学生,同时教育学生与假丑恶做斗争。在学校里,大到整个校园,小到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甚至是他人,有一定的影响。数学老师,在陪学生畅游数学题海时,不忘教学生解题的快乐,做事情的毅力与决心。语文课上,品味每一篇经典的文章与片段,不忘陶冶情操的同时,让学生懂得珍惜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经典。地理课上,师生一起钻研世界各地版图,不忘欣赏景色秀美的大好山河的同时,让学生珍惜这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生物课上,不忘让学生爱护一草一木……
  四、老师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但并非道德说教
  困惑不解的教师,就像患有心脏病的医生帮助心脏病患者一样,去帮助困惑的学生:其方式是循规蹈矩。对儿童来说,与操持明确的价值观的教师打交道当然不发一处,但是依据这种道德价值理论行事的教师能帮助学生。我们认为没有理由说价值观较不明确的教师能帮助儿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教师能否控制其行为,以至于能把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实际需要上,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青少年儿童,喜欢崇拜偶像的心理,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更是顶礼膜拜。我认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不必吝啬自己所教学科的那一点时间,可以静下心来,给学生评论一些在课堂上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应相当坦率地表明他们的观点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努力阐明某种价值并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仅仅向被动的“消费者”兜售某种观点。道德说教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学生的极力反对与漠视,往往适得其反。教师应努力倾听学生的呼声,尤其是要留神倾听他们的态度、信仰、兴趣、苦恼、活动、抱负、目标和情感,并及时加以指导。
  五、在教育评价方面,注重德育的评定
  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来看,教育评定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评定思想上来说,仍然未从升学选拔的尺度上完全转变过来,从理论基础上也比较薄弱,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仍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评定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作为实践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不能只抓住升学选拔这一个尺度,应转化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从日常的作业评定与学期末的评定上,有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有倾向性的评定。在家长和学校的合力下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在这个物欲纵横、社会转型的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以及道德观,也要在课堂教师教学的引领下,加以指引和教育。让每一个课堂不仅充满着对于知识的有效掌握,更不忘道德教育的有力引导。
  参考文献:
  [1]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95.
  [2]赵文平.教学价值研究:教学论亟须深入关注的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