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年段目
2011-12-29付慧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摘 要: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是以一、二年级的识字阅读教学为基础的,又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作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阐述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如何把准中年级阅读目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有效地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把准年段目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实效性
我们都知道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是以一、二年级的识字阅读教学为基础的,又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作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有所侧重,侧重什么?怎样的阅读教学才有实效?我就这些问题在平时工作中进行了思考、摸索。现在就粗浅地谈一谈如何把准中年级阅读目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把准重点,以学定教,有效实施整体概括教学
我听过本校教师《起死回生》的教学。教者简明扼要用“生和死”这一对反义词,不同的两种生命状态导入课题后,就让学生带着阅读要求独立默读课文。在学生进行初步阅读后,教者就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故事哪里使你感触最深?”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再在班上汇报交流,引导复述扁鹊诊疗的过程,重点探究了人物的哪种品质让你感触最深,并通过课文前后两次提到“死而复生”揭示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质疑,联系课文内容释疑,体会扁鹊医德的高尚,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听了这节课,我深感教者还没有准确把握好小学中年级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当然,初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用心去读,这点做得很好。因为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的能力。
然而学生在回答“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时,让学生把这件事照文读就叫把握主要内容?就叫粗知大意?就叫复述?而教者却又不置可否,没有及时指导。那么如何把握主要内容?如何概括、复述?我认为具体的指导方法是落实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在教学时,教师有时需要适当点拨,例如可以说一句:“能否简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呢?”或者可以提示一下:“谁能用‘谁干什么了,结果怎么样’来说话?”因为概述能力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是初学,所以有必要在每篇课文都训练,逐渐养成习惯,这是一种终身有用的阅读方法。
二、找准难点,顺学而导,有效实施理解感悟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就是说:低年级“只要求大致了解词句的意思,对课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有所感受”。而中年级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中年级是在一、二年级“了解词句,读懂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低年级是“了解”,中年级是“理解”,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进入中年级后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在教学中,我觉得有下面几点可以试着把握:
1.找准切入点,创设大问题背景,实施有效对话
对于每篇课文,教师都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赏读文本,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揣摩表达方法,品味语言风格,感悟语言的人文内涵。然后再走出文本,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思考: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不学什么,以此进行取舍,确立教学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再以抓题眼或抓中心句、或抓关键词、或抓矛盾处等方法创设大问题背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探究性地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2.找准重点词句,巧妙预设,灵活机动地实施有效理解感悟
大问题背景下,学生通过个体阅读,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体会,此时就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体会文本的精妙之处。
如《在金色的沙滩上》“寻找美”后,组织汇报“美画”时,就顺学而导,灵活机动地让学生在读中“悟美情”。教师设计了四个模块:“小姑娘看衣”“小姑娘拒伯伯”“小姑娘望叔归”“小姑娘还贝”。然后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这一幅幅画面中,哪一幅你觉得最美,最能打动你?想一想为什么?请在四人小组内,选择一个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以表演或采访或朗读等方法去品味。教师就这样创设大问题背景,激起学生深读文本的兴趣,激起自主合作去探究的热情。
三、适当拓展,坚持练笔,有效实施语言训练教学
适度拓展,坚持练笔,“咬定语言不放松”,进行读、写两条腿走路,在课文的“空白处”激发想象,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说话;在读文后推荐类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感悟,扩大阅读量或读文本后写一写读后感等等,因文而异,适当拓展,坚持练笔,能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之举。
总之,把准中年级学段目标重难点,精心备课,巧妙预设,灵活机动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对话的兴趣,重视整体概括能力的培养和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适度拓展,坚持练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千方百计学语文”,是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之举。
(作者单位 上海唯实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