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作文渠道 做生活有心人
2011-12-29黄成远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当下,不少学生把作文当作苦差事。究其原因,是封闭式作文教学造成的。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之源,学生怕作文就不言而喻了。煞费苦心编出来的作文往往是语言成人化,结构模式化,事件虚构化。立意肤浅,构思空泛,更是比比皆是。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爱上作文,老师应拓宽作文渠道,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
一、开放取材渠道,丰富作文素材
应试教育使许多学生整日生活在家庭、校园中,极少有机会走出校门去感受纷繁的人生、多彩的自然,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作文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无意应接外物,接触就少了。”大艺术家罗丹也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到处存在。”作文素材也是此道理,俗话说:“世事洞察皆文章”。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就应让其“有意地迎接外物”,开放多种环境氛围,发现外在的美。
1.经常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广阔的田野,壮丽的山川,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市场,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因此,要培养学生广泛的生活情趣,引导他们积极认识生活,热情关注生活,深入思索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要求学生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凡遇到新鲜有趣的事物或者新鲜的感受,就及时记在观察卡片上。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归类整理,开“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集中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识结构,以便及时提取。
诚然,学生各自的观察虽有鲜明的个性,但不乏粗俗或片面。为此,要让学生定期交流,从而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2.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外阅读中吸收语言营养,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开拓作文思路。要开放学校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章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批注或感想,使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的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行选定材料。
二、开放作文方式,引导学生自由作文
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命题作文是必要的,但要重视学生自由作文训练。自由作文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放开思想、放开手脚去写,自己命题,自己选材,自己立意构思,自己修改完善,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尽情发挥,锻炼其敢想敢写的心理品质。对于自由作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指导学生自由作文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心中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
2.要及时对学生的自由作文进行批阅和讲评,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引导。
3.引导形式要多样,可采用集体指导、分组指导,也可以采用个别指导等形式。
4.为了提高效率,教师要教给学生选材、立意、组材的思维方法。
三、开放作文环境,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作文,学生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采用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鼓励学生出个人习作集,出班级优秀作文集,开设优秀习作评论角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机会。
2.在校园内创设一种和谐的富有竞争机制的评价环境,采用学校广播、画廊、学校优秀作文集、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或征文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表现自己的成就提供机会。
3.鼓励学生积极向电台、少儿报刊投稿,指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
在开放的环境中作文,在生活中寻求素材,千方百计地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出我心”,作文才是心灵的流露,学生才会对作文产生情切感,才会下笔如有神。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