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思考中得到发展
2011-12-29张元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主动去思考、探究、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也让知识在构建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能力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情感在体验中不断地得到激发和充实,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也才能够不断地得以实现。
关键词:设疑;引导;探究;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得精心去设计教学过程,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取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认识的主要渠道,从而达到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激发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的效果。学贵起于疑,在疑问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方法,在方法中习得能力。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把握认知的适时性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贴近了学生,走进了生活,让学生有了更多想象和探究的空间。因此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置悬念,提出新颖、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这就要求教者根据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设置一定的氛围,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借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这节内容时可以请一些同学到讲台前,分成3人一排,4人一排,5人一排。并设计一组问题:①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些同学的队形重新地排列一下,使得每排的人数一样多?②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他们排成相同的人数,试试看?并把意见在小组中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二、指导观察,加强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迁移简言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托,而完成知识的迁移手段很多,往往可以通过给出实物、数、公式,让学生操作、观察等,有助于引入概念、公式和法则等。但这种操作如果是盲目的,则是无的放矢,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观察、操作前和后,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有的是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一个侧面,使其不分散注意力,有的可以知道观察的深度,使之注意到某种重要而不易被察觉到的东西,就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顺利归纳、总结出规律和公式。
三、加深理解,巩固新知,创设知识的质疑性
当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完成时,应该及时地予以巩固和应用,使之能深刻、清晰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技能。因此可以设计一组辨析题,利用已获得的知识予以判断,并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如在教学“分解质因数”这节内容时,可设置下面的一组题目:下面的分解质因数对吗?把错误的地方的改正过来,并说明为什么?
这组数的分解过程有的正确,有的则存在问题,这就要学生在较好理解和掌握质因数的含义和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和改正。
四、揭示规律构建框架,促进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在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不难发现,它是将知识的难度分解到每一册,看似分离,却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这个系统就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便于学生去发现规律。教材的编排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即把一个知识的重点按其内容由低到高地划分为几个阶段,使每个阶段的内容既有重合部分,又有其新的内容。
如:“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因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以商不变的规律为基础,向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去迁移。这样符合了学生已有的思维框架中的结构,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便于新知的习得,也能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易于形成知识网络。在学习中让他们努力去发现规律,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融会贯通。
五、诱导探究潜入其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者应考虑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析问题。
例如:一个工程队要完成一项工程,3天完成了任务的40%,照这样计算,还要多少天可以完成?
这是一道工程类应用题,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得出基本的解题方法:(1-40%)÷(40%÷3)=4.5(天)
此时只要稍作引导:“还能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看谁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激发,从而主动去思考。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多种解题方法:1÷(40%÷3)、3×[(1-40%)÷40%]、3÷40%-3
在掌握基本解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寻求新的解法,以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效果,同时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进而为创新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已有体验出发,去更好地学习数学。这样学生的知识在构建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能力在探索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情感在体验中不断得到激发和充实,这样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也才能够不断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