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研究
2011-12-29童晓花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体验”的解读为“采用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并强调“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助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有效性;数学情境;自动探索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老师要创造条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经验,体现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情感。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更多有效的数学体验,老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一、有效情境,感知体验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用有效的数学思想或方法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从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想方设法创设乐学情境,激活思维,引发兴趣,启动对新知的体验,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案例:在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后,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老师和学生共142人去春游,有限坐32人的大客车和限坐15人的小客车两种车,问:(1)可以怎样选择车?想出两种以上选车方法;(2)至少选择多少辆车,其中大客车多少辆,小客车多少辆?”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很感兴趣去解答,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了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趣的、生活化的,这样就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沉浸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通过小组中的讨论、交流,不仅让学生体验了生活,还体验了数学的新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识数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数学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活动探究,推进体验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地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动起来,不仅要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动心、动情,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做到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充分体验数学新知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案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创设有问题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直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关系是怎样的,以及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那么对称轴有多少条。学生有了这些问题,活动就有了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在这一操作活动中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体验到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新知,而且培养了其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作出正确的教学选择。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vIoD/PMqLmCsuDFFicXPDALRVU7QtQhsdYutLyhKeMU=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三、总结评价,深化体验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基础,是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概括的前提,学生必须在各种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感悟与体验,形成感性认识。而总结提炼,能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理性思考,推导数学结论,形成数学思想方法。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必须做到两者并重,才能突出数学的教学本质。
案例: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从主题图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花、灯笼和彩旗的摆放顺序,找出其中的规律。通过比较概括得出: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能很快地解决按规律排列的所有问题。再组织学生重点探究用列数学式计算的方法,总结出用摆放物的顺序数(第几个)除以按规律排列的一组物体个数(每组个数),所得的商是摆放的组数,所得的余数是后一组的第几个摆放的物体,就能很快判断出所要解决的第几个摆放物是什么物体。学生进行“找规律—解决问题—比较方法—优化策略—统一思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抽象概括、揭示本质属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内化与升华,培养了学生透过表面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的能力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和策略。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有效的数学情境和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独特体验,在总结评价中丰富深化这些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动态的生成和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