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一堂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的感悟
2011-12-29杨先军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背景介绍】
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知识的运用也可能是机械的,唯情感的升华是能动的、持久的。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教学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下面我就围绕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课题,对这堂课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以供广大同仁借鉴。
【案例描述】
本课是新课改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于是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来展示教学,并把本主题活动分为几个环节来进行。
一、分组体验“残疾人的行动”
模仿教材中的“小丹”在车祸中失去了双手,或失去了双眼,你能把“上学”两个字写得很好吗?或模仿其他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内容就是一次现场“模仿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跃跃欲式,争先模仿。
环节点析:强调教学的过程,我认为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的体验,只有把学科的概念原理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解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激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
二、迷途寻路,求助门诊部
姓名:刘莉 性别:女 年龄:13岁 症状: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白天吃不下,晚上做噩梦,有时甚至想告别眼前的一切。 病因:曾有过幸福的家庭,曾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因爸爸、妈妈在半年前离婚,刘莉被安排在奶奶家生活。因为不是自己的亲奶奶,整天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敢随便说笑;在学校,刘莉更怕别人知道这一切,不愿意与同学过多交谈;前天,老师通知刘莉请家长到学校,因为她几次考试都不及格……不幸是一个接着一个。
这一环节,要求各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各尽所能,通过讨论,开出处方。
环节点析:本课的重难点是教会学生能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创设这一情境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人人都急于献计献策,从都急于帮助刘莉。没有分心,没有掩饰,一切都那么自然亲切,在讨论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实在叫我感到欣慰。
三、勇往直前,探寻成功者的足迹
学生分组收集整理,找出不畏挫折的成功者,进行总结汇报,得出:
1.从成功者身上得出他(她)人的共同特点:(1)用正确态度对待挫折;(2)用智慧和勇气战胜挫折。
2.成功者在困难、挫折面前分别采用的方法: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意志力;杨澜——沉着、冷静,对自己有信心,控制住情绪;谈迁——坚韧,不放弃,重新开始;杨利伟——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健康的心态,过硬的技术;小丹(教材)——坚忍不拔的毅力,永不放弃的决心。
环节点析:在上一个高潮过后,同学们又迎来新的任务,更多地参与到收集整理当中,认真地品味着成功者的经验,更加深对“挫折能战胜的体验和理解”,并产生真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又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品质,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协作、学会了分享。
四、成功——挫折面前我从容,总结活动,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我们都从活动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就让我们把这些体会存入咱班的智慧栏中吧,到时我们将评出这次活劝的“最佳点子奖”“最佳描会奖”“最佳经历奖”的获得者。
环节点析:通过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正确地理清本课思路,努力实现动态的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其中不少学生在活动中闪烁了思维的光点,并也作了精彩发言。
学生A:我扮演的是“盲人”,我从座位走到黑板前,我都感到无比困难,更不要提再写字了,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尽我所能去关心、帮助残疾人,更要向“小丹”学习,勇敢地战胜挫折和困难。
学生B:这次活动很有意思,让我知道了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能勇敢地战胜自己、战胜挫折,我自己也学会了战胜挫折的各种方法。
【案例反思】
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我认为要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活动形式的设计要生活化
活动中的材料是有生命的,这种生命力就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有关教学内容生活化,并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我的教育和提高。
二、活动形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层次特点
有时,教师设计的活动难度太大,学生无论怎么跳也够不着,难以获得成功体验,如处理不当,势必导致学生思维出现假性疲劳,挫伤学习兴趣。
三、活动形式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并兼顾活动结果
纵观活动中呈现的内容,紧扣“挫折面前也从容”,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自主地掌握了战胜挫折的方法。并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总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无定法,面对新教材,到底如何教好?我会说,一切都在于实践,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我都会大胆去试,大胆去闯。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清水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