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互动 点燃学习激情
2011-12-29王春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环境是否满足自身求知欲望需要的一种积极态度的体验.健康的学习情感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将产生增效的作用。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书中说:“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商因素可能占据20%~30%,情商占据70%~80%。”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造和发展学生情感基础,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起主导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引发师生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爱”诱情,以爱传情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爱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在教学中,老师要把爱洒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老师更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用爱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设“境”孕情,以情激情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体积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体积概念比较抽象难懂,特别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占”“空间”“大小”的含义,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把正方体石头放入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里,观察水面的变化,并提出:“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使学生明确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还可以让学生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石块大小不同,它们所占的空间就不同。
三、以“美”陶情,以美悟情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数学中的数、形、定律、法则等,都蕴藏着抽象的美、对称的美、序列的美、规律的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充分地体现美,并引导学生去主动欣赏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进一步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例如,在五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图案的对称之美、操作之美、和谐之美。再如在教学四年级的《三角形的认识》中,教学等腰三角形及各部分名称时,可以先请学生自学,让学生细心体会书中概念的言简意赅,数学语言的整齐精练,再请他们复述。这样,既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关键,又使他们受到数学语言美的熏陶,以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从而陶冶学生学习的情感。
四、以“导”怡情,主动探究
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的教学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体验探索中知识时的神秘与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获得乘法分配律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还是在过程中生成了方法?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断:(1)独立思考:54×(4+7);6×100+9×100;(6+9)×100;54×7+54×4中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65×(30+42);(a+b)×c,你能写成另外的形式吗?(3)小组合作探究,(250+12)×40;96×19+4×19,哪个算式容易计算?为什么?(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
古希腊的普罗塔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搭建师生间情感的纽带,以情感为钥匙,去开启学生学习的心扉,用“爱与美”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适时加以引导,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