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型”差生问题初探
2011-12-29陈正安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8期
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差生转化工作,尤其是要解决好“非智力型”差生问题。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型差生呢?该如何解读这个群体呢?
一、“非智力型”差生的特征
“非智力型”差生除了一般差生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
1.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在看书不懂、提问不知、答题不会,怕学习,不想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老师和家长的行为时有出现。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生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自控的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3.参与意识不浓。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对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这种心理妨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
二、“非智力型”差生形成的原因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阅读、思维的训练等。
2.对差生未能着重关照,上课提问与平时指点也只注意优生,使差生受冷落,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3.为了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搞“题海战术”“作业灾难”,加重学生负担,把生动有趣的课变成了习题课、考试课,最后成了学生的“厌恶课”。
三、如何减少“非智力型”差生
减少“非智力型”差生,可以从以下五步进行:
1.培养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强动力、浓兴趣”的原则,启发、诱导、点拨学生,引导其探索和挖掘知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在“扶、帮、放”的控制程序下,使他们养成独立钻研的习惯。
3.根据“适当步子”和“铺垫”原则,设计出具有启发、开拓思路的“阅读提纲”,对学生的意志进行锻炼。
4.尊重差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满腔热情,努力用自己的师爱去点燃他们学习信心的火花,使他们学有所得,渐有长进,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有一种“我能行、我能赢”的强劲力,从而提高增强转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5.教学实践要触及学生认识上的需要,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情境,要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因为触及到学生的需要而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样达到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肯定是最优的。
“非智力型”差生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部分学生的智力较好,潜在力量大,根据自学辅导的教学原理,采用五步教学法,算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吧。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汉桑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