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前景
2011-12-29董拯民
出版参考 2011年3期
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以前对待数字出版的态度总是如临大敌,担心狼来了。但是,笔者认为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面前并非一无是处,甚至在有些方面还是优势明显。所以,作为一名出版业者,工作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内容的提供上面,对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而言,改变的只是内容的载体,对于知识的传播而言,也就是出版业者的工作而言,目的和方向并没有改变,即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健康的精神食粮。
下面对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特点做一个简单总结,以便读者能更清楚地发现两者在未来出版业中的定位。
一、传统出版的优势
中国在传统出版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就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中国人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目前大多数读者而言,传统出版物往往还是阅读的首选,因为传统出版物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威性。在互联网时代,人类对于信息的传播较以前有了质的变化,随之呈现出来的就是信息量的暴增,例如互联网上的一则信息发布后,如果能在读者中产生共鸣或疑问,则很容易由此引发很多“次生信息”,一时间围绕一个主题,信息会出现一个爆炸性的增长。但是,这种信息的随意性大大影响了其可信程度,因此,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甄别真实可靠的内容就成了摆在很多人面前的一个难题。这时,传统出版物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传统出版物一般要经过市场调研、策划论证、撰写、编辑加工、校对、印刷等工作流程之后才能出版上市。其信息传播的主导权一般控制在文化和传媒专业人士的手中,以作者为核心,读者在其中处于接收的位置。这种权威性在学术类图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收藏性。传统的纸质图书虽然会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出现数量的下降,但是纸质图书却拥有数字图书所不具备的收藏价值。虽然它的材质可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所变化,由纸变为其他新型材料,但是它仍会保留传统图书的面貌,而且走出了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之后,传统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印制会越来越精美。在这个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会是传统出版业的发行环节,但是按需出版会由幕后补充走向前台。
二、目前数字出版的瓶颈
毫无疑问,数字出版是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既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时效性的需求,还能满足单个读者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传统出版物无法实现的。但目前数字出版的发展尚有不如人意之处。
1.缺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数字出版领域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规范的标准,并且已经推广应用,但是我国的数字出版还停留在几家大的企业分别制定自己的标准,各自为战的阶段。当然企业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但是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标准的不统一不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制约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尽快将数字出版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上日程。
2.终端阅读器需技术创新。目前,数字出版物的阅读器发展还是很快的,除了手机已被广泛利用外,平板电脑、电纸书等也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但是,现在方便携带的阅读器也存在一个技术瓶颈,那就是对于科技图书中的表格、公式,它们无法完整呈现。
3.如何保护版权所有者的权益。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后,版权所有者的权益将会面临新的问题。例如,经营收入可能会由图书销售量改为按电子图书下载的次数计算,但是,下载次数的统计如何保证客观真实将至关重要。如何保护版权也面临考验,因为数字出版物的复制和传播将比传统的图书盗版更难防范。
无论面临怎样的问题,数字出版的脚步都是无法阻挡的。但是,在几年内,势必还将会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存。在未来,出版业还将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且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也许不再这么称呼,因为它们将会成为出版业面对客户不同需求的两种解决方案,两者不再像现在这样站在对立的两端,而是互为对方的有益补充。毕竟出版业为读者提供的内容才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至于内容的载体则完全可以根据读者需要分别提供,因此,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完全可以共同发展,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