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总编辑职责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2011-12-29邸荣芬
出版参考 2011年10期
《出版参考》:总署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版单位总编辑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强调,出版单位无论转制与否,均须设立总编辑岗位,您如何看待这一文件的出台?
林清发: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出版单位设立总编辑,一直是保障出版事业发展繁荣、保障正确的出版方向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来,出版单位的传统属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市场属性、产业属性、集团化特征增强,有些出版单位对于是否设立总编辑以及总编辑如何开展工作议论颇多,总编辑岗位有弱化的倾向。
在出版单位的三个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中,从表面上看,产业属性增强,但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出版单位面对政治上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挑战、面对全新的市场的挑战、面对内容多元化的挑战、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比以前更加重要、也更加复杂,总编辑的岗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加强总编辑工作,是与时俱进、保障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措施。今后,总编辑将在保障出版导向、落实出版制度、保证出版物内容质量、培养编辑队伍等主要业务方面,承担主要职责,发挥重要作用。
《出版参考》:请您谈谈《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版单位总编辑工作的意见》这一文件提出的新的观点与思想及对总编辑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林清发:《意见》中新的观点与思想包括:
一、明确经营性出版单位意识形态属性不会改变。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由原来的事业改为企业,作为经营性出版单位,其仍然是社会主义文化企业和内容生产企业,出版社仍然是我国思想文化重地,出版物仍然是思想文化载体,这一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即使作为上市公司,其意识形态属性没有改变。这是这一文件传达的最核心的信息。
二、明确总编辑是出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总编辑属行政职务,为出版单位第二责任人,负责业务工作的领导;明确出版单位的总编辑不能缺失,其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强调:无论是转企改制后成为企业的出版单位还是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均必须设置总编辑岗位。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总编辑的法定地位。
《意见》明确了总编辑的任职条件和基本职责,对总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必须加强总编辑的政治监督保障职能。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善于应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必须加强总编辑的经营管理职能。总编辑要懂市场、会经营:一是要强化总编辑战略决策的职责,更多地参与到产业调整、新业态转型、资产运作等战略决策上来;二是强化总编辑内部管理的职责,通过改进内部管理方式、优化选题结构等内部管理手段,变企业的粗放式增长为集约式增长;三是强化总编辑的市场营销职能,熟悉市场,懂得策划营销,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策划营销体制。
三、必须强化总编辑在内容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要主持制定中长期选题规划、年度出版计划,组织策划重点出版项目,确保出版物质量,核心是内容生产的策划、组织和保障。
四、必须强化总编辑在编辑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面对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业态的转型和出版队伍的年轻化趋势,总编辑要着力培养创新型出版人才,构建适应出版发展方向的新型编辑队伍,提升编辑的把关、策划、创新能力。
《出版参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总编辑,您认为哪些素质是必需的?
林清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总编辑,有些素质是必须具备的:一、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熟悉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及宣传纪律,熟悉o3qLlkhFOzcn2E/3lqhm6XqztIc53YIblWc/QfCalOw=出版的禁载内容和备案审批要求,熟练判断和处理复杂、敏感的选题和书稿内容,有较强的导向把关能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较高的业务水平。有较高的策划创新能力,能策划组织两个效益双赢的重大出版工程和重点出版项目;熟悉出版的整个流程,熟练处理出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三、较强的经营能力。要有较高的市场营销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效益增长能力、产品优化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善于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善于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善于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善于强化企业的造血功能,能正确处理好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好总经理(社长)的经营助手。
四、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要以构建团队的执行力为核心,强化总编辑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以构建团队的企业文化为核心,强化总编辑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提升团队的归属感和价值观。
《出版参考》:能否谈谈您从事总编辑工作以来的体会和感受。
林清发:2005年安徽出版集团成立后,成为全国第一家整体改制的大型出版企业。为了加强对出版主业的规范管理,确保出版企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内容生产导向正确,集团设立了总编审这一职务,履行总编辑职责,这在当时是全国第一家。2008年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后,设立总编辑岗位。为此,我们根据上市公司的要求,制定了《总编辑工作细则》,详细规定了总编辑的工作职责。
这几年来,我在总编辑岗位上,恪尽职守,抓导向,抓品牌,抓发展,抓繁荣,始终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市规程办事,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没有出版一本有导向错误的图书,我们的出版产业也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我的体会是:
一、总编辑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伴随着出版的产业化、集团化、数字化的改变,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总经理或社长的作用和地位更显重要,有些出版单位对于总编辑的作用存在一些片面认识,总编辑这一岗位在一些出版单位空缺,客观上导致了一些问题出版物的出现。我们之所以没有出现一本有政治导向错误的出版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总编辑制度,我们的出版单位,全都设立了总编辑,即使在上市公司,也设立了总编辑,并赋予总编辑以重要的岗位和职责。这一点,我们丝毫不会动摇。
二、导向管理是总编辑的首要工作。导向管理是出版管理的头等大事,也是总编辑的首要工作。为了抓导向管理,这几年,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设立出版导向警示牌、下发书稿内容导向审查表、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审读委员会、导入ERP管理流程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创新选题论证办法、建立出版物阅评制度、签订社会效益目标责任书等,在同行业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总编辑必须是多面手,必须懂经营。要以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为核心,坚持党委领导和法人制度相结合。与此相适应,对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编辑必须懂管理懂经营、敢于创新,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在产业转型上走在前面、在走出国门上走在前面。要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方向,了解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文艺-科技-资本的多重融合,利用出版产业的革命,推动传统出版向新媒体出版的转型和升级,向科技要效益、向国际市场要效益、向资本要效益。
四、总编辑必须坚守文化使命,为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做贡献。关键是组织策划出版一批有传播积累价值的重大出版工程,一批服务大局、服务当代的重点图书,追求真理,弘扬学术,积累文化,传播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