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人要把握“四个”原则

2011-12-29张蕴

出版参考 2011年10期

  中国出版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在这种大势面前,出版人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同时应认识和把握出版转型的必要性、重要性,要积极行动,主动应对。针对转型时期的新特点,出版人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出版理念变革的原则。形式迫使出版人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并将其始终贯穿于出版人活动的全过程,不断开拓出版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改变出版人的思想、知识结构,使之适应或基本适应新的结构模式和新的体系。俗话说,思想指导行动,理念改变思路,传统体制下的出版人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人,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克服等要靠的思想,要主动出击,关注最新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社会的热点和流行,更新自己的思想“内存”,使自己的思想定期来个“升级换代”,比如,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和出版经营模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它为出版服务。
  加强策划的原则。出版人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站稳脚跟,原来纯粹的办公室出版人已经与市场不适应。提高出版人的市场竞争实力,不仅是出版社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出版人应该走出去,站在出版的前沿来策划和组织选题,发现热点问题,引导读者,引领文化方向,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制定自己的出书创意,组织作者落实选题。出版人作为一个组织策划者,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早就超出了单纯对文稿进行加工润色修改的范畴。出版人要根据社会需求来策划出版图书,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出版人要积极把握出版的社会属性,引导增进农民的阅读热情,在提高他们文化素质的同时,为他们创造和营造文化环境,策划和出版有针对性的图书,这都体现了出版人策划的重要性。
  创新至上的原则。选题为上,内容为王,已作为图书出版最重要的法则之一被广泛传播和使用,许多有责任心的出版企业早已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坚持专业分工、坚持品牌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产品内容的拓展与创新,追求产品内容的独特与唯一,追求选题内容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变。出版内容的创新可以从原创创新、再创创新、组合创新、引进创新的角度去认识与把握;也可以从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的角度设计与评价;还可以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营销创新的层面去审视与实施。同时,我们不可能求全责备,只要产品具备某一方面的创新元素即可进行大胆尝试。
  我们要树立这样的出版观念:创新是出版转型的时代呼唤,创新是出版发展的本质要求,创新是打开图书市场的一柄利剑,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武器。只有创新,才是解决出版业当前面临困境与问题的有效方法。
  与市场营销无缝隙合作的原则。原来的出版和销售是完全脱节的,出版不管销售,销售也不积极反馈出版。出版社转为企业,意味着它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竞争的方式、范围和程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就行业内的竞争来讲,既有微观操作层面的选题竞争、价格竞争、渠道竞争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更有宏观战略层面的出版资源的竞争、出版特色与品牌的竞争、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以及人才资源,如社长、总编资源的竞争;同时还存在行业间的竞争、国际出版巨头与国内出版企业的竞争等。这些竞争的趋势表现在,行业内的竞争重点正从操作层面转向战略层面,行业间的竞争日益常态化、激烈化,国际竞争正表面化、规范化。众所周知,出版市场潜力巨大,并正在经历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粗放到集约和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格局正在调整,竞争有些无序,要想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出版人要下大力气研究市场,发现空白,寻找商机,出版一批市场真正需要的、代表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标志性产品,出版一批品牌书、畅销书、长销书。面对这种竞争,作为出版人要关注营销,并实现与营销的联动。出版人要在选题论证、预算管理等方面与营销不分家,才能面对竞争,赢得胜利。
  出版人职能的变化和提升,是与这四种针对市场变革与经济转型原则的变化相适应而来的。只有把握这种变化,出版人才能适应图书出版的数字化、市场化转型的要求,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