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节中思考

2011-12-29曹玛丽

出版参考 2011年12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版权贸易的输出,积极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不断地求索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作为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唯一一家文艺出版社,面对版权输出的大趋向,花城出版社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里,笔者愿意从两年来版权贸易工作的些许细节出发,谈一谈心得,也与对此感兴趣的同仁分享其中的喜悦与忧思。
  
  一,内容简介要重视技巧,样章翻译要讲究质量
  
  内容简介往往是国外出版方了解图书的首要窗口。从这一点来看,内容简介是否具有吸引力,就成了后续谈判的基础。短短的几百字要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还真是要认真地反复推敲。提炼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图书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还要考虑到外方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等因素。例如,花城出版社向意大利成功输出的《夹边沟纪事》,在撰写内容简介时将此书与西方出版的《古拉格群岛》相比较,这就为外方在最短的时间理解图书内容打下了基础。
  外方一旦对图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经常会要求看具体的翻译样章,所以,样章的翻译质量就成了对方是否决定购买版权的关键。不久前,笔者收到一位海外华人朋友的来信,他在海外开了一家出版公司,现在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他说,他们在做图书翻译时,除了要有一位国内的资深翻译,同时还会有外籍翻译专家负责审阅。他的做法有效地避免了图书在语言文化上的水土不服。
  
  二,利用好图书已有的宣传基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创造影响力
  
  如果图书已经获得了相关奖项或者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报道和评论,一定要把这些信息告诉外方。不要小看这些附加信息,它们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花城出版社《人体使用手册》的成功输出,就得益于告知外方该书在国内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和畅销实况。当年《狼图腾》版权的输出也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国外主流媒体刊发书评,不遗余力地自我推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版权编辑要熟知图书的内容,做有选择性的推荐
  
  版权编辑在向外方推荐图书的时候,如果外方对你说的话感兴趣,他们会提出问题,或者就一些细节内容跟你讨论,这时候版权编辑对图书内容了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双方的交流是否融洽,或者能否得到外方对图书的认可。另外,推介要有针对性。找对了感兴趣的人,就等于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有了好的图书,不仅要主动向外方推介,更要有选择性地出击。
  一般来讲,具有相近生产线的出版单位更容易接受你的图书。所以,在推介前最好能够了解对方的出版领域,以及近年来主要出版的图书方向等,以免无的放矢。这两年,花城出版社成功地向东南亚等地输出的文化类图书就印证了这一点。
  
  四,达成合作是关键,建立友情更重要
  
  无论主动出击,还是自然接洽,其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达成合作。但很多时候,成功的合作伴随着很多因素。因为没能达成协议,就中断彼此的联系是非常不明智的。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每一次去参加国际书展,都会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也会约上老朋友聊一聊。几年下来,友情与日俱增,可生意一桩没有!但是,谁又能说长期的友情不会在多年后带来意想不到的合作呢?想来,花城出版社2011年陆续输出的《蔷薇阵》《杏烧红》《忘川堂夜话》等图书,还是源于两年前的缘分。
  但就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而言,还是“引进来”容易,“走出去”难。而且,“走出去”的国家以东南亚居多。虽然这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彼此地域的邻近有很大关系,但在全球现代化的进程中,开拓欧美等地的版权输出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有些书虽然“走出去”了,但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背景和缺乏市场营销的情况下,往往是预付金支付的一锤子买卖。
  要开拓中国图书在国外的生存空间,延长版权输出的有效性,都要经历一番时空之旅。从这个角度来看,版权输出也是一种漫漫文化之旅,要想不断地超越和进步,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