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字撬动心灵

2011-12-29王文鹏

出版参考 2011年12期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由博采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是我第一本向几米致敬的书。我一直喜欢几米,喜欢他对都市人群心理的募写和接近心灵的方式。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策划一本书来向几米致敬,我感到无比荣幸。这本书并不华丽,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第一次接触几米是在2005年,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也还在写诗。当时一个叫李克的朋友看了我的诗,托法律系的一个同学找到我,他递给我一本几米的《森林唱游》,说你看看这个“漫画”(当时我们甚至还没有“绘本”的概念),我们可以合作,我画画,你写文字部分,我们可以一起出这样的书。由于当时离大学毕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终究没有合作成,但是却一下子记住了“几米”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几米是都市人群内心的雕刻师,他用画笔和文字完美地诠释了我们在都市中失去的和内心共同渴望的东西。
  
  图书定位:从“几米”到“都市心灵慰藉”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有两个定位,一个是“几米”,一个是“心灵”。
  起初我是倾向于定位在“几米”上,封面怎么设计,内文怎么排版,怎样体现几米的元素我都有了一整套的方案。但是定位在“几米”上,读者更确定,更忠实,同时也更有危险性。危险性在于,这样的读者虽然确定,但读者面相对较窄,不太好把握。另外,我对几米有偏爱的成分,我害怕偏爱造成偏失。定位在“心灵”,读者面则一下子广了,但是“心灵”难免显得空泛。如何定位,一时成为了一个难题,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很久。
  后来我想通了,实际上“几米”和“心灵”二者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几米为读者提供的本身就是“心灵慰藉”,更准确地说是“都市心灵慰藉”。最终,我把本书定位在了“都市心灵慰藉”上,这本书源于几米,关乎心灵。我并不想完全放弃“几米”这个心灵标签,这本书的缘起是作者看到几米的绘本,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这本书的引子是几米的绘本语言,感悟都是作者自己的。我称为“从几米开始,在心灵终结”,我想可以设置两条线,外在的一条线可以是“心灵”,而“几米”可以作为另外一条线。“几米+心灵”应该是一种完美的组合,比单纯的“几米”或者“心灵”的操作方法要好得多,风险也要小得多。
  
  书名的设计:两个“几米”,一个心灵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表面上是“心灵”书,实际上潜藏“几米”的成分,“几米+心灵”的这种二元结构不能单纯是想法,要在书的设计上体现出来。
  一本书的书名是一个很关键的点,“心灵”包括很多情感元素,选择哪个元素最能体现全书,最终选择了“寂寞”这个情感元素,然后保留了“几米”这个关键词,“寂寞”和“几米”搭配不是很容易,为此我们想了7-8个不同方向的20-30个书名,最终“距离寂寞还有几米”这个书名脱颖而出。“几米”是本书的一个突破口,“寂寞”则是“心灵”的代名词,两者组合到一起的书名是有双关意味的。书名中实际上有两个“几米”, 一是距离上的几米远;二是“几米”这个人。两个“几米”,一个是心灵的长度,一个则是丈量心灵长度的人。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表面的意思是我们距离自己的心灵有多远;潜藏的意思是距离心灵很近的至少还有“几米”这个人的文字。
  既然已经确定了用“寂寞”这个元素来代表心灵, 对于封面设计必须从“寂寞”着手,顺从于书名最表面的含义,但“寂寞”是什么颜色的呢?寂寞在封面上该如何体现呢?
  封面的设计并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起初的封面设计多集中在“几米”的定位上,后来转向“心灵”后却总是做不出想要的感觉,不如在封面上抛开“几米”所有的元素。很有趣的是,最终的这个封面原来是做给另外一本书的,我却蓦然发现这个封面的气质很适合《距离寂寞还有几米》,它空灵、沉静、寂寞,有整体感,更重要的是这个色调很适合这本书。色调是封面的一个关键点,蓝色调太浅会显得过于欢快,肯定不能做天蓝色,但是“寂寞”的色调应该深到什么程度呢?颜色的搭配也是很讲究的,要是太跳了看着就不舒服,有过渡但是要顺畅。光色调的深浅就调了很多次,最终在色调的层次上也有了一个划分,让阳光照进来,湖面的一道光对色调就有了一个分割。湖面的蓝色实现了渐变。两只天鹅一下子把意境就勾勒出来了。
  为了封面的整体感,我最终舍弃了写满文案的腰封。心灵类的书我认为要简单,太繁芜了反而不好,于是封面上只保留了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唯一的广告语就是关于图书定位的几个字“都市心灵慰藉”和“感动8800万心灵的温情之作”,你会发现这两个地方都提到了“心灵”,突出了“心灵”。
  
  开本的设计:让这本书可以装进所有女人的包里
  
  我对这本书做过一个综合分析,作者没有名气,内容一般,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文字的触感,它读起来能让你看到自己,而这本书中体现的情感也是你我共通的,我们会发现我们都被装在了这本书里。
  我认为,真正注重情感的人应该是还未完全进入理性年龄的女性。这本书的核心读者应该是20-30岁之间的都市职业女性,因为女性比男性更敏感,也更注重心灵,这是我对读者的判断。针对这部分读者我进行了简单地调研。由此得出:
  一、都市的生活节奏很快,阅读不是必需的,换句话说阅读是二级需求。
  二、都市的阅读是需要的,这种阅读应该是便携的,每个女性都有一个包,本书应该是可以装入她们包里的,这样才有可能在公交车和地铁上阅读。
  三、都市的阅读多是碎片化的,所以书的内容设计应该尽量分割,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读完一部分,可以从这一部分中得到点什么。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的成品尺寸是140mm×180mm,在策划概念里体现的含义是“小巧、精致、便携”,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几乎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我想那里面也应该有一本书。《距离寂寞还有几米》这本书的尺寸是按照女性的包设计的,标准就是能放到女性携带的最小的包中。一些女孩告诉我,如果她们在公交车上读书,一定要片段化的,因为时间很短,坐车很累,要在短暂的阅读中读到有用或者好玩的东西才会读。
  所以,本书最终选择精致的小开本,内文的版式设计趋向简单,去除了页眉,每个部分都以几米的绘本为引言。为了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设置了篇章页,篇章页上的语言都是最细腻的,图画是很精致很巧妙设计的。片段化的内容很适合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但是在片段化的语句中要提供“有用”和“好玩”。
  这是读者教我的,他们的每句话都超出我们的想象,也比我们更高明。
  
  结 语
  
  我想每个人无论喜欢不喜欢几米,一定是拥有自己心灵的,你可以不在乎这本书,书只是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在乎自己的心灵。希望这本书能带给大家一些文字触感,在和书的接触中,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灵魂的影子,能唤醒自己的心灵,也靠近别人的心灵。小书也有大梦想:《距离寂寞还有几米》试图用文字接近心灵,并撬动心灵,甚至用一本书去洗涤这个时代。
  用一本书去洗涤这个时代也许是难的,但是即使一本小书同样是很有价值的,只要出版人把这种价值放到最大,一本书也就有了最大的机会。我相信每本书都有一个灵魂,编辑就是找出这本书灵魂的人,我愿意做有灵魂的书,我愿意将自己的灵魂和书的灵魂一气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