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业:30年风雨历程
2011-12-29
出版参考 2011年12期
6月13日,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民营书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群贤毕至,与会专家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摘发会议发言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阎晓宏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一直以来,民营书业的发展就和社会进步及改革开放的发展联系在一块。1982年,文化部出版局下发文件,提出了著名的“一主三多一少”,是指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组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1988年,新闻出版总署发文,提出了“三放一联”,是指放权承包、放开批发渠道、放开购销形式和折扣,推动横向联合。2003年,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批发权对民营企业“敞开大门”。从这些年发展的过程来看,民营书业与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形势、国家进步的步伐,还是基本一致的。民营书业是新兴生产力,也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脱离不了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业的发展也脱离不了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更脱离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是,民营书业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民营公司效率非常高,图书出得比较多,但质量却不高。文化是慢功夫,太快了不行,有些书,拿过来一个礼拜好几本就出来了。这种环境也与目前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需求有一定关联,但我们不提倡民营书业往这个方向走。再比如,现在受到一些同行竞争无序的影响,乱打折扣、乱定价、虚高定价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导致恶性循环。民营企业需要加强对市场的认识、分析判断以及行业自律能力。
杨牧之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
民营书业3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很了不起的业绩,特别是在这些业绩下,风雨两个字所体现出的那种了不起,更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我想谈几点体会:
全国出版物发行网点16万处,民营的占了68.8%,全国新闻出版单位35.7万家,民营的占了62.4%。这是一支宏大的队伍,近50%的规模是任何人不可忽视的,在这个实力下,民营书业下一步该怎么走?一方面,我认为形势就是机遇,出版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势如破竹,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确实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转企、上市,转企上市之后,面临的是钱该怎么花的问题。实际上,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在走同质化的路,在这种形势下,民营书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三十年来,正是因为党的政策使非国有书业取得了大的发展,今后还会有更宽松的政策出台,但是民营书业自身首先要进行队伍建设,有什么样的人才能干什么样的事。同时,民营书业要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努力提高文化积累以及文化贡献的含量。
另外,文化公司品牌、风格的形成,也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一个企业品牌的形成、发展、完善、维护、提升,这是生命之所在。品牌是消费者对某类商品形成的一个观念存储和心理认同,就好比我买古籍就买中华书局的,要是买工具书就买商务印书馆的,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目前,很多民营公司绝对不比一些出版社差,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风雨拼搏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如果民营书业坚持把品牌做好,将文化积累和文化贡献的含量不断提升,同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营书业一定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郝振省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服务于总署决策、行业发展的研究单位,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来到了这个会场,与大家共同研讨民营书业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我想谈以下几点:
民营书业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直接的关系
不知道同志们有没有注意到,电视上播放1921年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镜头,就是毛泽东领导的文化书社成立。根据中央文献室副主任陈晋同志的说法,毛泽东同志曾经就是一位文化书社人。同时经过他的考证,这个文化书社在成立的时候,由于社会知名度还不是太高,为了从一些大的出版社进到好书,毛泽东同志就找到陈独秀、李大钊这些文化名人帮忙。而当时他们经营的很多书是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服务的书。可见,民营书业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特别的缘源。
党的政策与民营书业自身的努力促使民营书业发展得更好
民营书业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首先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从“一主三多一少”,到“三放一联”,再到“三建一转”,总发权放开,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对民营书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民营书业在党的政策召唤下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如何29eef6919b331818e2c3d77e58fd97c4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目前民营书业遇到了包括盗版、侵权与维权的问题,税收的国民待遇问题,编辑考试的准入问题,以及实体书店的压力问题等等,总署领导对这些问题非常重视,我们也希望各方努力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和力度。
关于教辅侵权和维权的问题,我认为,总的原则还是在共赢,如果单考虑一方利益恐怕很难平息下来。所以,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对于利益的博弈,总的原则是要服从于整个国家出版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双方的发展。
作为新闻出版研究单位,今后我们会继续服务于党组决策,服务于行业的发展。同时,借助目前好的形势,为民营书业的发展呼吁,和大家一起将民营书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任志鸿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
今年喜逢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行各业都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向党献礼。此次“我这30年风雨历程——民营书业的成长与发展”宣传活动即是反映民营书刊发行业广大同仁心声的重要活动,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书业第一次集体成果展示,将拉开民营书业向建党90周年宣传巡礼活动的序幕。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书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局部到整体,已参与到了出版发行业的各个环节、各种业态,成为“新兴生产力”和“生力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人才和品牌。民营书业每一次大发展的背后,都是行业政策的阶段性突破和升级。
总结经验、展示成就,使民营书业更加珍视改革开放大好的政策和环境。感谢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对民营书业的重视和关心,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民营书业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创造出更加优良的政策与环境,帮助民营书业克服发展当中的障碍和瓶颈,推动民营书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周百义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
民营书业对促进就业、传承文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意义毋庸置疑。但目前还会面临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目前民营书业过分重视经济效益,而缺少文化含量。民营书业应当重视文化使命,多出版一些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产品。
第二,民营企业缺少健康成熟的组织保证,在产权结构上还不够健全。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一些企业还是家族式的,或者说是一个个体书店,它不足以成为百年老店。
第三,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希望民营书业的从业者以张元济先生为标杆,努力提升责任感、使命意识、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不仅事业上要成功,还要成为人格的典范。
卫鑫
(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
民营书业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局面,有几个关键因素必不可少:
首先,是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有利于民营书业的发展,民营书业正是在这样的利好政策的扶持下,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就没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就没有民营书业现在的繁荣发展。
其次,很多像曲一线一样,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始终坚持走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这些企业构成了民营书业的发展主体。长久以来,曲一线不断打造产品质量,潜心研究市场需求,一如既往地关注客户需求、关注校园、关注师生、关注最终端的消费者。我们坚信合理的价格定位、规范的回款机制、有序的市场环境、诚信的合作关系,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才会让我们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曲一线的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分享高品质教育,我们的企业愿景是打造让客户尊重、行业尊重、社会尊重的优秀企业。为此,我们制订了“三不”战略:损害行业的事情我们不做、牺牲品牌的事情我们不做、透支未来的事情我们不做。值得欣慰的是,这种观念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书业从业者的共识。
漆峻泓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现有员工370人,是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拥有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2008年出版图书521种,出版码洋3.53亿元,当年实现销售尾款近8000万元,税收净利润1600万元。2009年出版图书747种,出版码洋5亿元,实现销售尾款1.6亿元,税收净利润2203万元。2010年出版图书接近600种,出版码洋超过6亿元,实现销售尾款2.6亿元,税收净利润3326万余元。
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让民营书业终于有了合法身份去拥抱出版产业的理想。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联合设立了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产业园区的设立标志着民营图书企业从合法身份的解决到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实,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产业园我们能享受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包括税收返还、房租优惠、贷款贴息,专项扶持资金增加等等。
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并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切扶持的一代,我们是怀抱着产业理想、肩负产业责任和使命的群体。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和出版产业振兴的格局当中,只要给予我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产业政策和发展环境,我们一定会在文化责任、产业振兴、文化产品的创新等各个方面发挥更好的新兴生产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