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晓溪的华丽转身——《第一夜的蔷薇》
2011-12-29栗子
出版参考 2011年12期
那是201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光合作用书店楼上的咖啡馆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明晓溪。其实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间小小的咖啡馆,明晓溪给我讲了她即将创作的两个故事的大纲,而我被这两个那时尚未成为小说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来,这两个故事成为了两部超级畅销书,她们就是明晓溪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和《泡沫之夏》。
距离这次见面大约一年多以前,明晓溪也曾经给我几个正在创作的故事开头,其中就包括了《第一夜的蔷薇》,看过之后,我建议她暂缓或者放弃其他几个故事的创作,集中精力完成这部作品,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这本书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故事,但是,那开头的几万字所带给阅读者的暗黑而浓烈的情感冲击,以及人物命运的神秘感足以让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好故事,而明晓溪,会把这个好故事写得很好看。
这次,晓溪完整地给我讲述了《第一夜的蔷薇》预计中的情节设定与人物命运的铺排。宏大的故事架构,精彩的事业线,激烈的情感冲突,峰回路转的爱情……最最重要的是,这次的女主人公叶婴,颠覆了晓溪以往对于女主角的设定,她不是另外一个如歌(《烈火如歌》女主角),更不同于小米(《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女主角),她比晓溪以往创作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都要复杂,她更狠、更决绝,当然也更脆弱。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6年前最初听到《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和《泡沫之夏》时的感觉,也许真是缘分,我们这次又约在了同一个地点。其实对于现在的晓溪来说,也许最难的就是超越自己,因为《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和《泡沫之夏》都太成功了,不仅有超过百万册的图书销售,还被改编成漫画、影视剧。被译成多种文字,甚至在台湾,这两本书都是畅销榜上的常客,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承载了一代人关于青春的华美记忆。不过庆幸的是,在听晓溪讲述《第一夜的蔷薇》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重新变得从容的明晓溪,她在聊起自己故事的时候充满激情,虽然盛名之下,但她写的不过是一个自己想写的故事而已,一切外界的评论与喧嚣都暂时放一边,与故事里的人物对话,让他们按照他们应该的生命轨迹走完这一程。
和明晓溪完成了图书版权的签约后,我们把她的这本新书当做年度的重点书来策划运作,为此还特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运作这个项目,除了前期的推广和预热外,摆在这个团队成员面前的首要艰巨任务就是完成该书的封面制作。此前明晓溪的作品都是采用动漫人物做封面,甚至在一个时期,这成为了明晓溪作品的一个标签。但读者在成长,图书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续保持原有风格显然已经不合时宜,那么,怎样变化才能既能取悦老读者,又能吸引新读者呢?其实,《第一夜的蔷薇》的封面设计不仅仅意味着独立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同时也是对明晓溪作品在读者群中的重新定位。在最初的设计稿中,我们并没有放弃使用动漫式人物,但是尽量弱化人物在封面中的比重,以其他设计元素为主,但是成稿出来后,却怎么看都不满意。给一些老读者看并征求反馈意见,比较典型的评价是“好看,但是不给力”,这的确也是编辑们的感觉,于是推翻重来。我们的第二个尝试方向是彻底放弃人物,通过贴合内容的场景图来营造一种浓烈暗黑饱满的氛围,但遗憾的是,虽然前后约了好几个画手,但是因为时间以及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角度各有不同,最终没能画出理想中的效果,这个设计思路也搁浅了。但一张未上色的线稿图让封面的设计峰回路转,设计师用这张图设计出一个大致的小样,简单的色块,清爽的人物,不华丽,但是透着经典,有着一种简单到极致的优雅。看到这个设计稿,大家都眼前为之一亮,最终成了大家今天看到的《第一夜的蔷薇》。
《第一夜的蔷薇》于5月正式上市,没有任何意外地很快荣登上了当当网、京华时报、开卷等各大图书排行榜。《第一夜的蔷薇》是一部具有很大衍生性的作品,该书还在网络连载时期,就有很多影视公司来洽谈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其中不乏知名的影视制作公司。明晓溪作品另外一大特点是有后劲,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最初的畅销转为常销,这在快餐阅读时代显得尤为难得。
在《第一夜的蔷薇》中,读者会在其中看到熟悉的明晓溪,但更多的会是惊喜,原来明晓溪也可以是这样的,原来明晓溪居然可以这样。唯一的遗憾是该书实际分上下两部出版,真正宏大而意外的结局要到下半年才能看到,你期待吗?总之,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