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出版物的创新思考
2011-12-29王壮辉
出版参考 2011年12期
新时代的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占据了“半边天”,女性读物市场占整个出版物市场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而,针对女性的出版物必须满足女性读者及相关读者的多层次需要。
一、女性出版物的特征
所谓女性出版物是指以女性作为受众主体,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女性特征的图书、期刊以及电子出版物、网
站等。由于该类出版物具有特定的女性受众群,而女性自身在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特征便决定了女性出版物的特色所在。
1.女性文化色彩鲜明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意识多元化的今天,女性出版物作为拥有较明确的目标受众群体的文化产品,视野开阔、包容多样。这些出版物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新时代女性在各个社会领域的风采,站在女性读者的立场上,以“女性文化”的视角确立选题,寻求新的出版亮点,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收入层次的女性读者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满足她们对出版物质量及所蕴含的知识品位、情操修养、休闲娱乐的需求。
2.女性出版物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元化发展 数字技术淡化了不同出版物载体的差异,打破了传统出版业以载体形态划分产业界限的格局,使不同形式的出版物之间相互转化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女性出版物也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首先,在女性文化影响下,女性出版物的内容不断丰富发展,以职场、心理、情感、婚姻、礼仪、理财等各个方面为主要内容,涉及多个社会生活的领域,为编辑、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次,在出版的形式上,不再只局限于传统出版物,而是呈现多媒体出版的态势。目前,网络、手机等已开始占据人们的生活,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女性的阅读方式和取向。
二、女性出版物的角色定位
女性出版物要抓准女性的特点来进行定位。从政治角度讲,要有反映意识形态及女性关心的视角,为构建和谐社会制造推动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要增加文化内涵,体现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关怀女性的精神生活;从经济角度谈,随着商业文化的兴起,消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尚类女性出版物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着女性的独立,关心女性的物质生活。下面从三个角度来谈谈女性出版物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1.和谐社会的促进者 2002年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新闻出版物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宣传职责。对此,女性出版物更责无旁贷,因为新世纪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谐的构建过程中女性力量不可小视。
2.文化生活的服务者 女性出版物要健康发展,还要注重内容的定位,即在服务生活的基础上增强其文化内涵。目前看来,绝大部分的女性出版物是以更多的人为服务对象,进行文化熏陶,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对女性的生活进行呵护、文化品位进行提升是该类刊物的目标,因为女性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是文化及生活的主导者。
3.消费水平的引导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加强,出版物中的商业性越来越明显,女性出版物更为突出。时尚类杂志是其中代表,它的特点是以广告收入为主,目标受众是能够和广告诉求达成一致的读者。而白领女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消费能力上都符合其标准,这也是时尚类杂志从一出现就将其读者锁定在白领女性的根源,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消费水平的前沿走向。
三、女性出版物的创新
有创新才有发展,女性出版物要在多媒体环境下生存发展就必须有创新,以维护女性朋友对其的忠实度。
1.女性出版物生存的内在竞争力——内容创新 女性出版物是一种精神产品,面对新世纪女性的心理和社会行为,只有深刻剖析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经济背景,从前面提到的三个定位出发,才能揭示女性社会问题。可以说,深度的报道、深刻的分析不仅是对女性本身的关注,而且也为出版物的生存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以《中国妇女》为例,它是中国妇联机关期刊,1939年成立之初带有鲜明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宣传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国家级大刊的《中国妇女》因为一味注重宣传,缺少独立的、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新女性价值观念而受到挑战。经过认真调研,杂志进行了彻底改版,1999年,改为半月刊,并进行彩色印刷。上半月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女性的发展,讲述女人的故事,关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下半月刊内容定位为“法律帮助”专刊,以注重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为目标,将妇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生动而精辟的案例表述和分析,给予最直接、最实际的帮助。
2.女性出版物生存的外在吸引力——形式创新 女性对美的追求相对比较细腻,体现在出版物上可以通过细节表现,如名字的书写、封面、封底的设计、插图、色彩、版式、装帧、设计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不同的出版物有不同的风格,或精巧、或粗犷、或朴素、或华丽,这些设计都应与出版物定位保持风格的统一,这关系到女性读者的忠实度问题。
出版物传播形式推陈出新也是形式创新的重要内容,这主要集中在媒介资源的整合上。采用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前者多为纸质图书、期刊,后者则指依托电脑、手机等媒介的网站、博客及电子出版物。
中国妇女杂志社以《中国妇女》期刊为依托,推出中国妇女网站,网站首页的色调是温暖的粉色,如同女性读者们一个温馨的家,使她们有很强的归属感和满足感;中国妇女杂志社下设的《中国妇女》《悦已》《好主妇》《爱女生》以及影视中心、调查中心依次滚动播出,网站设有“女性人物”“情感中心”“美丽教室”等版块,以崭新的传播方式走入读者的视野。
3.女性出版物生存的核心影响力——品牌创新 出版物是一种文化商品,自然就存在商品品牌问题。出版社要利用自身的媒介资源和传播渠道,树立和维护女性出版物品牌形象。
以中国妇女出版社为例,它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妇女和儿童,每年出版150余种新书,获得多个重量级图书奖项,其育儿丛书系列已然形成品牌。经过分析,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借助优势作家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写给世纪父母》和《写给年轻妈妈》大获成功,其作者是著名儿童教育家、畅销图书作家、盛名几十年不衰的“知心姐姐”卢勤,书的封面是她的照片,看书时就好像她在读者面前耐心地讲解儿童教育的理念,品牌形象赫然树立。二是品牌维护措施运用得当。首先由于《写给年轻妈妈》取得了巨大成功,该社相继出版了《大众婴儿护理》《你的怀孕计划》等一系列相关图书,使育儿丛书颇具规模;其次注重对电子出版物的开发,出版了以妇幼保健类为主要内容的多种音像制品,满足了广大年轻母亲这一受众群的需求;另外还加强网站建设,与受众积极互动,使图书、音像与专家在线答疑互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受受众群欢迎。
综上所述,女性出版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目前国内的女性出版物中,还存在一些内容雷同、媚俗,形式陈旧等现象。要发展一定要有创新,出版人要尊重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环境、心理期待和审美意识,准确定位,明确责任,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品牌经营上下功夫,真正为广大女性读者服务。
(作者单位系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